眼光教你来择业

择业亦是求职,闲着写点心得:

1.当你收到面试邀请的时候不要快速同意,面试之前没有对你电话沟通,那这家公司门槛好低,低门槛的公司要么是绩效 HR,要么等你面试再和你谈。一个都不想先了解,先评估匹配的招聘部门,这个公司也够呛!没有理由去!

2.要看招聘者的职位;一般来说是人力资源,部门总监,一个新成立公司招聘可能会遇到总经理,这些人都可以作为你的考官;一旦出现招聘者,不知道是什么岗位,人事行政,或者经理,还有一些乱七八糟的岗位。就不要和他谈了,职务是能力的代表词。职务混乱,能力也混乱,更不需要当回事。

3.用天眼查,企查查之类查一下你心仪的公司。

1)注册资金 500 万以下不要去,没有实力,有的相关标会都不够参会资格;

2)法人代表占股份不到 10%的不要去,这样的法人就是幌子,因为征信好,真正控股的征信放不到台面上去。这样的形式很多,也很容易出现问题;

3)三次以上行政罚款不要去,这种公司要么是剑走偏锋;要么是记吃不记打。再来一次弄不好就停业整顿了;

4)被税务罚过不要去,税务局总局隶属国务院,是直属执法单位;一个公司连这样的机构都敢“得罪”,这个老板也是个作货,没有未来,商人纳税天经地义,违背资本规则就是挑战法律的前兆;

5)司法案件太多的不要去,哪怕都是胜诉也不要去!一个公司频繁起诉,只能证明公司运作体系是有可钻的漏洞,到最后还得靠司法途径解决!变相测评了这家公司的决策层和老板人脉,决策,人缘是不敢恭维的;

6)营业地址频繁更换的不要去,十分但凡有八分见得光也不会玩“游击战”的套路!

7)其他。

4.在搜索引擎上搜索你要面试的公司后面加“骗子”搜索,相关有争执,负面的信息都会出来,你也知道是不是该去了。

5.搜一下面试公司所辖区域楼盘价格,市区规划,交通便利情况等。都很差,那么公司也会很差!

6.如果下的面试通知地址和实际上是有误差的,比如在某大厦 1205,发成 12005。这样情况不要去,不是他们失误,是故意的;事后会推责;如果门牌号严重不符合,不要面试,因为当你维权找相关部门的时候,相关部门是根据你当时提供的门牌来查,换其他门牌你没有了证据!

7.去之前先问好薪金待遇,薪金待遇是硬性指标,不可能因人而异,除非你真的很优秀或者说你很惊艳。

8.在商品房里,过分偏僻的地方不要去。远离城市核心建设,就等于说公司远离了优势!

9.面试表格要用自己的眼光看

1)表格填写费劲不要继续。一个面试表格,随手网上都有范本,很多公司的面试表格还是填写费劲,证明一群懒得出奇的员工,连表格合理的尺寸都不愿意调整,这样混吃等死的环境也是绝了;

2)让求职者乱授权的不要继续面试;很多人认为授权是一种诚信的体现,未必!你的授权并不代表是合法授权!因为你授权的内容冲撞到了法律,视为无效!公司还要这样的授权就是在做一些违法前兆的事情;有人授权说是因为背调,背调是双方同意,不是授权。你没有权利授权你现在的公司去你之前服务的公司调查,因为你和之前服务的公司已经解除了劳动关系,你对之前的公司也没有管理权限,所以这个授权是无效!只能做出保证和承诺;

3)懂得背调;背调是否能进行取决于现在公司的实力。公司实力不够,联系你之前的公司人力资源核实你的工作,你认为你之前的公司人力资源部和你之前的上级领导有多闲?帮他这个忙呢?如果应聘的是规模公司的总监级别,打一个电话对方会骂街!上规模,上市的总监档案牵扯到核心战略,人力资源部是不承认的,除非你能找到现任总经理同意,开启档案,才能配合你!

4)如果有身份证号码这一栏,个人不建议填写的。不能保证入职就把个人信息泄漏了,隐私安全非常重要!家人电话,姓名,单位也不建议写!根据法律,满 18 周岁就已经算为成人,有完全的行为能力。一不政审,二不服役,三不去公务员考试,表格要填写这么多就显得公司别有用心了!

10.看考官

1)考官说自己公司超过 20 分钟可以视为没有必要留下这家公司;不专业,考官是招聘的,招聘者需要多听少说,招聘者说那么多要么是忽悠,要么是不专业或者这个部门就是这样了

2)办公室或者考官个人喷过浓香水视为公司有问题;招聘者需要明白挥发性液体气味对于有心脏疾病的人可以瞬间刺激晕倒,猝死等。这是非常不专业的体现。

3)考官问题太多也是有问题的;招聘者的问题是用来判定求职者是否合适的,如果问题太多了,证明考官没有判定的眼光;

4)太过于表现的,太沉默的,没有气场的考官都不合适。证明公司重要岗位上的人修炼不够,带出来兵也不会优质!

………

作为求职者,要有足够的底气。你有诚意就是最好的底气。对公司的选择氛围,是否有能让你学习的榜样很重要

*几种特别的情况

1.公司经营异常不建议去

2.公司改革重组不建议去,改革就意味着会对岗位要求,薪金待遇,管理模式会发生变动,会波及到求职者的可能性很大;

3.公司融资在某个阶段停止很久不建议去,不管什么样的规模,融资背后的资本商都是精明的,资本商对投资的企业运营,财务,同行比对等等都有着数据分析对比。一旦发现融资状态停止,最好不要去!融资的企业进入了资本市场,资本市场的投入是庞大的,一旦背后资本商停止追投,这样会导致企业无法在资本市场里操作,上市的会破发导致退市;未上市的会导致资金流严重不足,资金链断裂…

新年祝大家有新的改变,新的高度!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BOSS直聘立场。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