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抖音、小红书和视频号的算法逻辑
抖音的算法逻辑
抖音作为一个拥有巨大流量池的短视频平台,其流量池也有它的独特法则。
当一个视频被发布后首先会进入冷启动池,这里的流量一般在300~500左右,通常由粉丝、好友、可能认识的人以及极少数标签匹配的用户组成。
冷启动池是最初级也是最难突破的一层,其流量构成相对比较复杂。所以创作者粉丝的活跃度、作品的质量度,都关系到作品的关键数据能否达标进入到初级流量池。
初级流量池的流量大约在1000~5000,进入到初级流量池后,我们也要继续观察作品在初级流量池的关键数据。
若数据能够过关,将进入到下一层级——中级流量池,在中级流量池中,作品将拥有1w以上的播放量,依旧是观察数据是否达标。
达标后被加权推荐到更大的流量池——高级流量池,当一个作品进入到高级流量池之后就能成为爆品,会有10w+甚至更高的播放量。
视频号算法逻辑
视频号的算法逻辑与抖音完全不同,在抖音只要你有好的内容,不管你帐号有多少粉丝,之前作品有多少播放统不管,只要内容被平台用户认可就能出圈,就能上大热门。
你不需要找你的亲朋好友点赞分享,不仅没有任何作用,有时反而会影响你的垂直度。
內容优质纯靠算法就能出圈,你的任务就是产出优质容,其他交给算法推荐。
但是视频号截然相反,如果以数据量化的话,內容为王在抖音的占比为90%,在视频号的占可能连30%都不到。换句话说内容在视频号这里并不ー定为王,视频号的本质是私域流量撬动公域流量。
视频号的算法推荐主要两种,第一种是私域流量推荐,第二种是兴趣算法推荐。
私域流量是基于你的社交圈做推荐,其他短视频平台你只会看到你喜欢的内容,但在视频号你更多是看到你社交圈朋友喜欢的内容。打开视频号的起始页就是朋友的点赞而不是自然推荐。
基于这一算法逻辑,怎样给视频预热,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找对该类视频感兴趣的人点赞。
所以视频号的本质是私域流量撬动公域流量,最根本的问题不是谁入局入的早,而是谁明白了这一算法逻辑,并且拥有第一波精准画像的私域流量,这才是关键。
小红书算法逻辑
和抖音快手相比,小红书的用户更喜欢搜索。
大量用户使用小红书有具体的目标(比如查看各种教程、种草),而不是像抖音一样闲逛娱乐。这对于内容创作者的信号就是:选好关键词,发现用户爱搜的关键词。这样更容易在关键词搜索结果这个渠道获得持续的曝光。
正是因为用户喜欢通过搜索消费内容,导致小红书笔记内容的长尾很长。一个受欢迎的内容能够连续高频被赞一个月,低频被赞半年。比起抖音的陡然上升,小红书爆款笔记的点赞量是相对缓慢地不断爬升,但内容的生命周期非常长。
据数据平台通过一些KOL的粉丝情况分析得出,小红书的粉丝的50%以上转化率(点击/关注/收藏)来源于小红书搜索。不说数据准确与否,在小红书内因搜索行为而来的流量确实很大。
小红书的首页feed流主要也是基于内容的相似性进行推荐,即:如果你喜欢A内容,则会推荐与A内容有相似标签的B内容。在推荐系统中,你喜好的内容标签与你曾经的浏览记录强相关,系统会推荐你浏览过或点赞过(主要权重应该是点赞收藏)内容的相似内容。
小红书现有的推荐算法对用户喜爱的内容标签进行实时反馈推荐,即你现在点赞了一个早餐的笔记,接下来会立刻出现相关内容。
视频和图文的形式也影响推荐,因为视频笔记的相关推荐都是视频笔记,不会推荐关键词相似的图文笔记。多给几个视频点赞,你会发现短时间内你的小红书首页全都是视频。
系统读取标题及文案关键词、参与话题等信息可以大致判定出内容标签。据观察,判定笔记相似度的算法中,相同话题、相似关键词的权重很高。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BOSS直聘立场。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