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察终
2023年9月25日 刘澜读书会130秦始皇37 原始察终跟随练习130
吕世浩说学历史要原始察终,原始就是看到一个事情去想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它,察终就是去想它会导致什么。老师说的原始就是要想到模式,察终就是要用在自己身上。
老师说的和吕世浩老师说的是不一样的,老师说的应该是更深一些的。老师说的是四问学习法(听、想、变、用),吕世浩老师说的可能是四问学习法的一个变形(what、why、how、when/where)。什么原因导致了它就是why,它会导致什么就是how。这都是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这条横线上展开的,而想到模式和用在自己身上则就可以是纵向的深入了。并且察终已经有点脱离了原意了,就是把“终”重新定义了,直接跨过了变这一步,或者体现了变这一步了。
也可以将变这一步延后一些,在实际察终之后再回到怎样用在自己身上,就是考虑某个事情可能会导致什么之后然后再考虑该怎么用。
不论是四问学习法还是它的变形都为吕世浩老师所说的原始察终提供了要联系自己的实际,去用到自己身上的具体的指导步骤。不然如果只是原始和察终的话,很可能就还只是停留在想这一步,想它的原因和过去,想它的后果和未来,但若不能察到自己身上的话,就还可能是舞弄天文学。所以一定要补充when/where,补充变和用,以及不能只是想到原因和后果,更要想到模式。
当然,吕世浩老师也在前面强调了用的,只是跟这里的原始察终离得有点远,就感觉不够系统了。
从马斯克喜欢用两种下属的例子上,可以看出变可能是最难的那一步,也可能是最容易忽略的那一步。
因为我的情况(实际)是怎样的和想到的模式很可能是不匹配的,比如我没有下属,也没有上司,老师的做法是采用了变的一个技巧:放大,这样才能让用和想到的模式适配起来。所以很多时候听想变用也可能是倒着来的,从怎么更好用来倒推该咋变,然后再倒推我应该想到什么,最后是我的想法决定了我听到了什么。这样其实也符合老师强调学以致用的思想,也符合学习=我知道+我不知道这个公式。是我的我知道决定了我听到了什么,而不是它事实上讲了什么,也可以是我听到的主要不是文本究竟说了什么和想要说些什么,而可能主要是它能够说些什么和应该说些什么。
因为总是从怎样为我所用的角度看待所有事情,所以就更容易找到为我所用的素材或模式了,这个倒推就包含了前面三步,所以说用是最重要的,要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