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二代
一线城市气质的物质基础
豪横土著咱就不讨论了,因为大多数白领不是,说来就是深漂进化而已。现代经济,精神发展还是非常需要的,特别是身负改革开放重任的特区内,国内沿海这些个GDP重镇,都是要先靠基础设施、工业产业、金融配套、房地收入等等超级物质基础,来推动一镇一市的力量,并完成经济带的纸面规划落地。所以,高谈精神的同时必须要考虑到人才们在大城市的气质里头,必须有物质上的画像。
作为外来人才,父辈那一代港口支援人才许是属于深圳一代开发展的某一群落,那些人都已经功成名就,完成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或大或小地解决了本地化的物质问题,父辈那些来到深圳的工友,更愿意向带孩子的前同事展示来自超一线城市第一代人的风采,激励着各省白领这种改革开放中继阶段来到热土的二代新居民。房子作为2021年之前居民资产比重最大的“白马骑士”,是城市居民气质的重要基因,而一骑绝尘的曾经的走势,势必会塑造购房者的情绪,进而影响扩展到整个家庭,房二代的气质,由此部分形成。谁都想有个自己的家撒欢,每个辛勤为住宅搬砖的人,都有权利在自己铺的地板上把腰舒展休息一下,再小的空间,在孩子那里都是城堡和海滩。
三代归属感培育的轴心之一
老人家来带孩子、大人出外打拼、孩子没心没肺地长大,每个中国人所在的地方,都跟古时土地经济那样,有人耕种、有人切草、有人逗鸡苗,只不过到了现代,变成有人打卡、有人打扫,有人养兔鱼蚕鸟。房子作为一个封闭场所,三代人才能够齐聚一堂,而因为所有权的归属,更会凝聚一家人在一线城市超级激烈的环境下的万众一心。物质就是凝聚力,感情就是粘合剂,阴阳平衡,一虚一实。
资产配置必选项
即便是白领们的老家,房产都是资产配置的重中之重,即便很多家庭都只有一套房产,甭管是三层小楼还是商品房,都一样存在三代人奋斗之后,每人一套房积累下来,一个家族手持4、5套房的局面。而且,80后、90靠前的孩子,那都是买房行为的拥趸,省城一套、海边一套、住家一套、父母一套,新四套在一些三代家族里头不少见,面积大小而已——不要说外来人口干预本地区房价过多,岛内人民在70后的反哺、80后的带领、90后的跟进,购买力也不能小觑,而且很多盖楼的人,早就盘踞在各个生活小区,外来人口带来的涨价,也是在为本地有房居民抬轿子,经济在于水乳交融,人不外乎竞争博弈,资产配置,精彩纷呈。
从房产看收入水平。
当初大学校服穿到松紧带崩裂,差点在操场跑道上“裤衩奔”,买衣服也是从樱花西街货比三家到西单小巷子。作为小城市的房二代,和打造大城市房二代的人,很多最初大学扩招人身兼两个角色,自然也对房产周边有一些熟悉的部分。大学在朝阳区的那段经历,非常独特,那个时候记忆最深刻的几个场景,包括当时毕业腾空宿舍的紧迫、毕业那天拿到宿舍钥匙的惊魂、03年京城低位放假的钝感、以及多年后造访太阳宫对当时房价的震惊。房子势必关联收入水平,一个压舱石、一个流动性,大家都是核心人生配件,难得关联起来,定要捏出风采。收入支撑首付,房价带来增值,增值可以炒基,分红带动收益,万物互联,可不只是网络和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