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节 毫无征兆就被公司裁了,怎么办
前面说的是主动型跳 槽,选择权在你手上,也有被动型跳槽,你只能被动离开公司选择新机会,比如被公司裁员、试用期不通过等。
最近这段时间,大厂裁员现象比较猛,比如爱奇艺裁员30%+,快手国际化和游戏部门缩减裁员等。
有时并不是个人不够努力,而是行业趋势不好,被迫提前下车。
如果我们遇到这样的情况,怎么能更好面对被动离职现象,如何减少中间时间周期,减少离职的成本以及获得新发展机会。
Part1、摆正个人心态
遇到被动离职,你首先正常面对这样的情况,心态尽量平和。
周边不少同事都有这样的经历,并不是因为你不够优秀,有时受客观环境所迫,或者说每个人都有年轻气盛时,总会遇到这些坑。
职场的坑遇得早,比遇到晚来得好,至少现阶段你有时间和精力来承担意外情况,而不是等到年龄大找不到工作再遇到。
你不要因为一时挫折而丧失信心,我们要学会去区分哪些是外面环境问题,哪些是个人原因造成。
如果是外部环境问题,比如公司业务需要紧缩,削减人员以控制成本,则部分不盈利新业务多数会被裁撤。
这样的情况你只能认命,非个人努力难以流转,先接受要被离职的准备。
等你寻找下一份工作时,让自己多个心眼,尽可能选择公司核心业务,这样面对调整时个人抵抗能力更强,而非选择纯创新业务。
如果是个人问题,你得好好琢磨是哪方面出问题,下份工作可以好好改进。
如果是你能力不符合预期,在团队里面属于下游水平,各个合作方对你评价比较一般,这样的问题看是因为你不熟悉业务导致,还是平常你付出不够,不主动融入团队。
如果跟主管关系不融洽,比如沟通不到位、不执行主管建议等,则最好在新公司能弥补之前不足,主动跟主管搞好关系。
你如果被动离职,主管或多或少都知道,有时并不完全是你原因造成,而是主管授权HR这么来处理你。
你始终要记住职场上最大的客户是你主管,要确保对方满意,或者维持正常上下级关系。
有些同学认为主管喜欢吹牛逼,提出的方案过于天马行空,难以落地。
主管只看到短期利益,看不到长期方向,于是你明里暗里地拒绝主管提议,甚至顶撞主管。
这样的方式只能让你们彼此矛盾加深,让你在团队处于不利状态。
职场上务必不要过高看重你的价值。你要么足够牛逼,谁离开你都转不了,要么你尊重主管地位,跟他好好配合。
如果你跟主管起冲突时,真到水火不容的地步,公司往往会优先照顾到你主管,因为现阶段你暂时替代不了主管。
遇到跟主管不合的情况,你要么改变个人工作方式,跟主管好好配合,要么你抓紧时间转岗或者跳槽。
你不要贪念当前舒适区,别等到主管动刀子时再来应对,这样的局面相当被动。
平常工作你最好跟主管一条心,即使不能穿同一条裤子,但至少不能让主管对你有反感,不能逆着主管。
Part2、短期方案
心态摆正后,你从行动上处理被动离职问题,有以下三个方面:
1、寻求内部转岗
遇到被动离职时,除非整个公司业务都有问题,否则公司有缝隙能留给优秀同学。
你发挥日常在公司积累的人脉,甚至主动跟你主管或HR聊一下,看有没有合适的业务允许内部转岗。
你要积极主动联系你想去部门的主管,跟他聊一下是否有坑位能给你。
转岗机会可能不如现在岗位,无论是工作职责,还是管理幅度,但你手头若没有更好的机会,先让自己接受。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先活下来远远比有名有利更为现实。
2、立马寻找机会
除转岗外,你要立马寻找外部新机会。
有些同学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过度纠结于公司赔偿机制,甚至感觉被公司以莫名其妙的理由辞退,跟公司开始打官司。
这些事情是重要,不过跟你找工作相比,属于低优先级的事情。
你要发动各种渠道,无论是内推、猎头、官网投递等,通过这些方式让自己有稳妥接收方,再来跟公司解决纠纷问题。
3、跟公司协商
被辞退是比较难搞的事情,如果下家公司知道你被辞退,你入职难度会高一数量级。
你可以公司协商,化被动为主动,即变成个人主动看机会离职,而不是以被动离职方式走。
你看HR能否延迟离职时间,给你一个月时间寻找新工作,这样你可以调整个人求职状态,而不是带着坏心情,直接接受市场检验。
这样的处理方式,有时你要做些妥协,比如放弃公司N+1赔偿,舍弃那些本来属于你的补偿。
4、明确交接点
你离职或许找工作不难,但五险一金的缴纳最好不要断。
你跟公司沟通看能否缴纳到下个月,而不是直接断缴。断缴对你后续社保等有所影响,可能影响到你购房资格。
如果公司不允许,你找下第三方公司做缴纳,避免直接断缴。
这些方式都需要你尽可能争取,而不是被动听安排。
5、离职&背调
你寻找外部机会时,如果面试官询问你离职原因,这样的问题不好回答。
如果被动离职是公开型消息,比如某公司大裁员,你就直接回答公司裁员导致个人离职,而非编纂各种原因,有时大大方方承认会更好。
你委婉说明具体离职原因,比如公司按业务线无差别砍人。
如果是非大部门全裁,你要准备的答案是公司裁员为何选择的人是你,你的绩效和能力在团队属于什么位置,怎么看待新机会等。
如果被动离职是非公开型消息,看你以什么理由去说,但核心是尽可能降低被动离职的影响。
离职的原因比如公司架构调整(明眼人基本都知道是什么)、工作安排与预期不符等原因,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原因。
对于面试官而言,只要你能力不出问题,遇到一些坑都是可以理解。
有些同学比较担心下一份工作的背调。背调是调查你的基础信息、离职原因、个人评价等,难以有渠道验证你真实离职情况。
如果是非公开型的被动离职,则以主动离职方式去说,比如职业发展受限、行业困难度比较高等,不需要主动提及被动离职。
Part3、长期方案
前面提到的是短期应急方案,长远的点在于你平时要居安思危,时刻保持对职场的敬畏心。万一公司有风吹草动,你能不变应万变。
你怎么来提前准备甚至规划以后的工作,避免意外情况发生:
1、正现金流
任何时候你手头都保留点现金,维持生活所需,包括房租、贷款、生活费等,原则上要维持半年以上花销。
之前有位朋友,遇到被动离职的情况,听下来是一段惨兮兮的经历。
朋友有段时间因为工作不顺利,被动离职后没有收入来源。那段时间他如坐针毡,不知道从哪里搞钱,因为每个月都有房贷要还。
被动离职后他立马找工作,减少不必要的开销,能省则省。
面试时他都用公交地铁,有时面试公司距离比较远,约的是早上10点的跨城面试,早上5点多他就起来坐高铁。
他回头说那段时间,整个状态非常不好,白头发都长了好几根。
有机会大家可以寻找多份收入,尽量不要纯依靠工资性收入,比如投资、副业等。
投资要靠天分和累积的现金,但有风险。
上次股市大好时,我买了点相对稳妥的ETF基金。没想到从现在来看,该基金一年收益曲线都是负数,而我购买时间刚好是站在最高点。
投资是有闲钱来做,你尽量不要试图在投资加杠杆,不要过多追求一夜暴富。
副业可以做尝试,这样让你即使脱离公司后依旧有额外收入。
前面文章提到,身边朋友从产品经理转行搞自由职业,以做自媒体和保险为职业,日子过得非常不错,收入远远高于当时工资。
副业是直接把你个人价值在市场量化,对个人能力提升有帮助。但副业的线路你需要提前积累,花时间和精力慢慢培养。
2、市场敏感
市场敏感分为两部分,一是对内,二是对外。
对内是你对公司发展趋势抱有敏感度,既要脚踏实地,又要抬头看天,别光顾吭哧吭哧干事情,丝毫不顾外面形势变化。
平常有机会你多跟其他部门同事聊一聊,看不同业务发展情况如何,公司在各地方的资源投入怎么样,这样能大体了解公司现状及未来趋势。
对外则保持对行业敏感度。你可以关注竞对公司,若对方是行业领先者,对方发展态势如何,能否成为你公司后续对标的标杆企业。
如果行业领先者活得水深火热,作为跟随者,你公司前景自然不够明朗,你可以考虑观望机会。
更为直接点是你以身试点,出去外面找工作,看市场行情以及身价情况。
上次遇到一位同学,他基本每两年或三年会更新简历,跟外面公司聊一聊。
一方面跟各个大佬做交流,看互联网不同行业的发展情况,有什么比较值得关注的热点。
另一方看在公司的这段时间内,能力是否有明显提升,能否符合对方公司需要,薪水在市场上处于什么地位。
出去聊不一定代表你要跳槽,而是你把握趋势动态。你出去撩机会时,你保密工作要做好。
3、人脉积累
人脉作用毋庸置疑,尤其你面临困境时更是如此,这时有人拉你一把远远优于你自己努力。
之前找工作时,我基本靠官网投递、猎头推荐等,在 “内推”上没有动过心,没有专门花时间去培养这方面人脉。
最近一位同事跳槽让我发现内推是找工作更为重要的渠道。
该同事跳槽找工作,80%的机会都来自内推。他会提前找意向公司朋友,请他们吃饭聊一聊具体情况。
投递前,他会打听下内部具体信息,包括业务情况、工作强度、福利待遇等,通过这些信息来判断哪个部门职位有发展空间。
投递中,帮他内推的朋友直接上手辅导这位同事,告诉他哪些坑需要注意。
面试官关注什么点,有什么需要提前准备,中间过程能帮忙查看并推进进度。
投递后,对于offer争取内推者提供建议,比如以什么样的维度争取发展空间,薪水是否有其他可提升方式等。
内推比较好的原因在于:一方面朋友间相对熟悉,或者是前同事,或者是前同学,至少彼此能知根知底,不大会因为有些利益就把你给卖掉。
另一方面有朋友帮你做背书,你入职新公司难度相对更低。
Part4、本节小结
职场上你有时遇到不可抗因素是非常正常的事,比如被动离职。你从心态上能够正视这样的现象,而不是自怨自艾。
对于被动离职,你短期通过各种方式先寻求内部转岗再做求职打算,转岗和跳槽两手都要立马准备 。
对于跟公司的纠纷(如果有的话),你得 先让自己稳定后再跟公司探讨解决方式,而不是跟公司开始撕逼 。
长期来看,你一方面要积累个人人脉,让自己求职时有依靠,比如通过内推入职到新公司。
另一方面你能保持支持家庭半年开销费用,有机会最好能培养除工资外的额外收入。
职场上跟主管保持好关系,尽量做主管的知心人,而不是逆着主管思路来做事。
晋升或离职,主管都是核心决策者,有时他帮你一把能减少你遇到意外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