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和重点的区别
2023年8月19日 刘澜读书会94 秦始皇4 思辨跟随练习94
1.“ 过去我们所上的许多历史课程内容,通常是教授大量的历史知识,课程的重点在于对历史知识的熟悉程度。”老师指出了这句话的那一点点问题,就是课程的重点应该是课程的目的。我完全察觉不到,但我相信老师之前说《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历史译本是错误千出了,之前就老觉得是老师夸张。
这句话改为“过去我们所上的许多历史课程内容,通常是教授大量的历史知识,其目的在于对历史知识的熟悉程度。”一下子就感觉顺畅多了,有些措词还可以再改,比如把前面的历史知识改为事实性的知识,把熟悉程度改为记忆和背诵。
如果我也想做到像老师这样一眼扫过去就能指出那些比较细节的问题的话,可能需要就着上百个这样的小节骨眼儿去反复琢磨和练习才行。
我现在只是能感受到改过之后的好,但在没有看到这个好之前却意识不到之前的不好。如果我能做到寄几个儿意识到那些不好的话,感觉智商至少能提升5个百分点。
2. 吕世浩在不同的地方说的思辨的意思不一样,这可能说明他没有搞清楚思辨到底是什么意思。老师用学习力的五项修炼来阐释思辨就更系统和清晰一些。
吕世浩说大家都不愿意思考,就只是记下一个标准答案。所以思辨就是参考答案思维方式,不能只是记住一个标准答案,而是要将其视为一个参考答案,以及要思考出自己的答案。
吕世浩说过去我们所上的历史课程,通常都是教授大量的历史知识。所以思辨是模式化思考,大量的历史知识都是一些事实性的碎片,我们必须要在记忆和收集这些碎片的基础上将其整合起来,建构出模式。
吕世浩问学这些东西对我们有什么用,所以思辨就是要进行学习迁移,要能使这些学到的东西指导我们的实际工作和生活,将其迁移到自己的实践中去。
要想做到模式化就需要聚焦,想要建构参考答案思维就必须进行反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