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分析面试题之费米问题
“上一篇文章给大家总体介绍了数据分析面试常考的几类问题,从这篇文章开始,我们就针对一些高频考题进行详细讲解。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如何用数据分析巧解费米问题”
什么是费米问题
在数据分析的面试中,面试官经常会问求职者这么一些问题:
- 估算一下北京有多少名数据分析师?
- 估算一下北京某星巴克门店一个月收入有多少?
- 估算一下一辆公交车能装下多少个乒乓球?
这种估算题,其实都属于同一类型的题——费米问题。它们看似很无厘头,但却经常出现在数据分析师、产品经理的面试中。如果面试者没有一定的分析思维的积累,第一反应肯定是:“什么鬼?你在逗我吗?”这个时候大家往往会自乱阵脚,假装深度思考,然后随便给出一个答案。如果真的是这一波操作,那么恭喜你,可以准备下一家公司面试了。

对于这类问题,面试官主要考察的是我们的结构化思维能力,他其实并不关心答案,真正关心的是我们的分析过程。
那么到底什么是费米问题呢?费米问题是以一位著名物理学家的名字命名的。费米是意大利裔的美国物理学家,曾在1938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而他被世人所更为熟知的,则是他在芝加哥大学课堂上凭空抛出的一个看似荒谬的问题:芝加哥有多少个钢琴调音师?
听到这个问题,学生都是一脸茫然,费米则提示遇到这样看似庞大的问题,可以把这个问题分解成一些便于操作和认知的小问题,然后再根据猜测和假设去估算小问题。
这也就是费米问题思想的核心:逻辑拆解。在麦肯锡分析思维中,也叫“逻辑树法”,我们在《数据分析必备十大思维(上)》中具体有讲过,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其核心思想就是把一个庞大的、抽象的、复杂的问题,逐级拆解为微小的、具体的、简单的问题,然后再将这些小问题进一步拆解,只要保证了前后层级的逻辑关系,那么将这些可以回答的小问题答案,逐步反推到费米问题上,就可以得到最终的准确答案。
如何分析费米问题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下,针对上面的问题,费米是如何进行解答的。
费米首先将这个大问题拆解成了两个小问题:每年芝加哥全部调音师的总工作时长,每位调音师每年的工作时间。

这一步的拆解逻辑其实很简单,就是:
总人数=总时长/单个时长
然后我们接下来再看,每年芝加哥全部调音师的总工作时长是多少?费米继续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拆解,拆解成了3个小问题。

这一步的拆解逻辑是:
每年总工作时长=钢琴数*每年调音次数*调音时长
每位调音师每次调多久?费米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如下拆解:

这一步的拆解逻辑是:
全年工作时长=工作天数*每日工作时长
经过两层拆解之后,最终的分析框架如下

最后,我们就可以针对每一个小问题逐一进行估算了。对于估算,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千万不要直接估算问题本身,而是先估算其上下界,然后在10倍的范围内估算出数值,这种方法能够保证极高的正确率。
面试真题解析
【案例一】
估算北京有多少名数据分析师?
【解题思路】
北京数据分析师人数=北京互联网公司数量*每家公司数据分析师人数

【案例二】
估算一下北京某星巴克门店一个月收入有多少?
【解题思路】
门店收入=各品类收入总和

【案例三】
估算一下一辆公交车能装下多少个乒乓球?
【解题思路】
乒乓球数量=公交车体积/乒乓球体积

小结
最后,我们来简单总结一下,遇到费米问题千万不要慌,解决费米问题其实很简单,核心就是运用逻辑拆解法对问题进行逐一拆解,最后对每一个小问题进行估算就可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