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一个和尚提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我们大家都听过一个和尚提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
说从前有一座山,山上有座小庙,庙里有个和尚。他每天挑水、念经、敲木鱼,给菩萨案桌上的水瓶添水,夜里不让老鼠来偷东西,生活过得安稳自在。不久,来了个和尚。
他一到庙里,就把半缸水喝光了。和尚叫他去挑水,和尚心想一个人去挑水太吃亏了 ,便要和尚和他一起去抬水,两个人只能抬一只桶,而且水桶必须放在担子的中央,两人才心安理得。这样总算还有水喝。
后来,又来了个和尚。他也想喝水,但缸里没水。和尚和和尚叫他自己去挑,和尚挑来一担水,立刻独自喝光了。从此谁也不挑水,三个和尚就没水喝。大家各念各的经,各敲各的木鱼,菩萨面前的净水瓶也没人添水,花草枯萎了。夜里老鼠出来偷东西,谁也不管。结果老鼠猖獗,打翻烛台,燃起大火。三个和尚这才一起奋力救火 ,大火扑灭了,他们也觉醒了。从此三个和尚齐心协力,水自然就更多了。
这个古代的故事赋予现代职场的意义就是:
一个人做事敷衍了事,两个人做事你推我诿,三个人做事反而坏事。

合作中这种情况为什么会出现呢?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是呈几何级数增长的,并不是1+1=2这样简单的数学相加,它受到很多因素的干扰,关系十分复杂和微妙。比如,当两个和尚抬水吃时,他们是1+1的单一关系,当第三个和尚出现后就会变成1+1+1=6的关系,当第四个和尚出现,就会出现八种关联。
我们假设每个人都能量都是1,那么当3个人合作,可能会出现大于3的情况,也可能会出现小于1的情况。因为人是感性的动物,当人与人互相推动时,做一件事情,当然是事半功倍的,当人与人互相抵触时,做同样的一件事,反而会让事情变得更糟。
一家企业中,在未做到良好的管理时,员工人数不断地增加,会让组织内部消耗越严重。所以,一个人完成任务的主观能动性最高,内部消耗最少,因为他别无选择;两人合作完成一件任务时,就有可能互相推诿,内部消耗增加;人越多,内部消耗越大,群体的主观能动性也就越差。
所以管理的主要目的不是让每个人做到最好,而是避免过多内部消耗,提高群体主观能动性。

三个和尚的故事表明,合作是一个问题,怎样合作也是一个问题。要彻底解决三个和尚的故事的现象,就要创建高能量、高绩效的群体合作文化。
一家公司、一个单位效益不好,很多时候不去找找管理等方面的原因,而是简单地认为是人力资源过剩了,于是开始裁员,减少员工人数。然而,实际上呢?很多公司在采取裁员等措施后,业绩并没有明显的提升,相反,业绩下降的例子比比皆是。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能不能吃到水,与和尚人数没有太多的关联。那么该怎样才能让三个和尚吃上水呢?我们有三个方法可以用:
一、轮流挑水,每个和尚挑一天水,每个人付出的能量都是一样的,享受的待遇也是一样的,那么和尚每天都可以有水吃了。
二、和尚甲负责打扫卫生,和尚乙负责挑水做饭,和尚丙负责迎接香客、整理佛经。合理分工,明确责任,这样吃水问题解决的同时,建立了良好的协同办公秩序。
三、宣布三个和尚中有那个和尚每天主动打水,寺院里的其他方面福利(选主持、分配房屋等)向他倾斜,形成竞争,提高每个人都积极性。
通过三个和尚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一家公司,一个单位,团队之间的合作有三个重要的重点必须要做好:
第一个重点是目标必须要明确,不能和尚甲我一个目标,和尚乙一个目标,团队合作,必须要建立统一的目标,并且每个人对这个目标都要熟知,共同朝一个目标发力。
第二个重点是责任到人, 要有明确的岗位分工,每个员工都应该知道自己在什么岗位上,应该干什么工作。做到事事有人干,件件有落实。形成合力。
第三个重点是做好岗位之间的衔接机制,避免出现推诿扯皮现象。各个不同的岗位要有一套完整闭合的衔接机制,做一件事情,当甲部门完成了该部门负责的那部分,乙部门能迅速地接过来继续加工。不能出现甲说这工作应该是乙的,乙说这工作应该是甲的推诿扯皮现象。
要做好以上我说的这三个重点,主要依靠的是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团队的运作过程中,一定要有一个领导者,领导每个人的合作运行。以一带十、带百、带万。相同目标、责任到人、衔接机制这些都是以一个坚定的领导者为前提的。
解决了合作的问题,企业才能更好的健康发展,三个和尚也会有水吃。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BOSS直聘立场。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