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P 协议,NAT 协议,RIP 协议是怎么相互运作的?
回答·6
最热
最新
- 不是没了解网络啊 ? arp 是以太网内网物理层通讯用的。 NAT 局域网上网,一般是共用一条外网网线 。 rip 是路由协议。 如果我的主机直接配的是外网 IP 地址 ,如服务器,我还 NAT 个毛啊! 至于 arp,我如果不用以太网卡,都不用 mac,那 arp 有个毛用!你看下帧中继,二层有 mac 吗?
- arp 动态路由 nat 地址转换 RIP 记录信息,个干个的少谁也不行😀😀😀😀😀😀
- 假设你访问一个网站。忽略 dns 请求过程。 1.当你的电脑和家用 tplink 那种路由器进行通信时,应该用到了 arp 和 rarp 进行 ip 和你网卡的 mac 地址识别,以及同网段通信。 2.到达路由器后,由于 ipv4 地址很少,不够用,所以有一些私有网段(就是你电脑获取到的 192.开头地址),这些网段想和公网通信(就是可以理解为互联网)需要转换成运营商给你分配的地址进行通信。 3.转换后的地址需要到达对方目的地址,可能需要用到动态路由协议包括 rip,ospf,bgp 等。好像 rip 很少见到了。可能本人理解有偏差,还是以工具书讲解为准。
- arp 协议是用来生成 ip 和 mac 对应关系的,它一般只能工作在二层,nat 就是地址转换 rip 是动态路由协议 准确说是距离矢量动态路由。
- 风马牛不相及的几个协议,怎么相互运作?
- arp 是为了解析下一跳 IP 地址对应的 mac 地址。 RIP 则是动态路由协议,用于局域网各网段互通。 NAT 则是为了解决 ipv4 公网地址不够用而发明的将私有地址转换为公有地址的方法。 连在一起就是当一台内网主机访问公网的时候,首先通过 RIP 获悉的路由表查询到下一跳地址,然后通过 arp 解析下一跳的 mac 地址,形成以太网的祯,然后每台设备逐跳传递,到边界设备通过 NAT 转换私网地址为公网地址,然后把数据发送至运营商,然后边界设备等待回包,收到回包后再逐跳传递给内部的主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