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电影编剧、导演需要科班出身吗?

求业内大佬们解答:)
感谢!

回答·84
最热
最新
  • 很多影视公司在项目寻找合作编剧时要求科班,目的估计也就是怕找到小白。但事实上科班不一定是优秀的,因为上学的知识很多人也就饭吃了。而且创作行业,三分能力,三分运气,四分坚持。好多科班的编剧都改行了,反而是有热情有能力有兴趣的草根编剧在坚持。
  • 不需要,实际上至少有一半以上知名作品的编剧和导演都不是科班出身,比如战狼的编剧董群,比如李焕英的导演贾玲等等
  • 作为从大二开始到今天 30 岁一直从事影视行业的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你,不需要科班出生,但是你会做到自我怀疑,然后从心底的问自己到底适不适合这一行,而且这种自我的灵魂拷问,会时不时的出现,而且没有正确答案,希望这个回答对你有用🐶
  • 转行做编导两年多了,谈谈我浅薄的看法。我的看法是『事实证明是不需要的』 昆汀,盖.里奇,诺兰,卡梅隆,冯小刚,张艺谋等大咖,都是非科班出身的。但不影响他们拍出市场认可,观众认可的牛逼片子。 当然科班与非科班并不是对立的,从一个普通观众来理解电影,其实电影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就是看得舒服,另一部分是看出点啥东西了?开始的部分是看得舒服,画面舒服,节奏流畅,不会乱七八糟,这一部分对拍电影的人来讲叫视听语言,他们学习的专业就是把文字变成画面,科班出身这一方面是有优势的,按照在学校完整学过的知识拍出的电影就能看得下去了。 但如果把一部好电影可以理解为 100 分的话,看得下去只是达到了 60 分,而另外 40 分就是一部电影能给观众带来什么,观众看出了点啥?反应了某一类人的生活,还是让大家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这一些和一个人的经历,价值观,和对人对世界的看法是相关的。心里没有的世界是拍不出来的。 就连现在比较热的短视频也是一样,最终还是要回到一个问题,能给观众带去些什么?打动的是哪个情绪点?笑点,痒点,还是痛点?这些东西都需要一个人对生活有深刻的认识才能感觉得到的。 其实目前短视频的状况也回答了这个问题,很多内容,如果我们从专业一点的角度去看,会发现哪哪都是技术层面不够好的问题,灯光不好,构图不行,节奏也不稳,蒙太奇瞎接,演员还尬,可是他就是会火还上热门。那是因为这条内容一定踩中一大部分人的某个情绪点了。 每个人的经历都会帮上忙的,如果你是学美术的,那么你的构图就会比别人好,如果你是学音乐的,那你的 BGM 用得会比别人好,如果我是养猪的,我可能拍出来的猪会比别人拍得更有意思。 总之,心里没有的世界,有技术也拍不出来,心里有的世界,没技术也拍不出来,但我觉得技术总是好学的,慢慢学习总能跟得上,但是心里要开出一个不一样的世界是很难的,有些经历可遇不可求。当然像那些大师都是技法又好,世界又特别不一样,所以到最后不管非科班出身和科班出身都一样,缺什么就努力补什么吧,朝着 100 分前进,考不到 100 分,80 分总还是有希望的。 重要的是热爱,我们愿意把一个别人看不到的世界告诉观众,把一个不存在的朋友介绍给大家,也因为热爱我们可以永远的学习视听语言的技术,也因为热爱拼命的去体验人生。还是因为热爱,在我们还没成就的时候,依然能坚持下去,直到技术有了,世界也出现了。
  • 从我的个人经历来说,不是的。 编导这个行业多半是靠热爱,很多导演都不是科班出身,但是都对影视有自己的看法,并且迫切希望通过自己的视野去传递看法。编剧很多是从事写作工作,凭借自己的坚持和努力最后投身编剧工作的。导演的身份比较复杂,甚至有的武术指导都会成为导演,但他们确实都是影视圈里转的,就像演员一样,前期需要不停的积累,后面才会有收获,做到自己想做的工作。
  • 需要,举例编剧来说,现在编剧的门槛太低,会写个作文都说自己是编剧。殊不知编剧也是需要专业的技巧才能将具有故事或文学天赋的人推向剧作高峰。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盛产烂片,而国外的片子惊艳我们。导演就更不用说了,要调度整个剧组,分镜,灯光,镜头语言,演员调教,等等等等一大堆事情,不学习就能上的,要么你自己当投资人那就无所谓,或者说你也只是想过过瘾也无妨。一句话专业就行。
  • 电影编剧对科班出身的人并不友好。可能你可以早一点依靠编剧这个身份赚钱。但是,真正能做到好的编剧和导演,绝对不是科班出来的。而是生活经历特别丰富的一匹人。
  • 不需要。这是老天爷给饭吃的行当,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你懂得。
  • 举俩例子,张艺谋与昆汀
  • 三分能力,六分运气,还要一分贵人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