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的著作,按照怎样的顺序阅读比较好?

回答·14
最热
最新
  • 先读《希腊悲剧2113时代5261的哲学》(这是尼采全集410214卷,最好读的一本)《1653查拉图斯版特拉如是说》,再读《悲剧的诞权生》,再读《道德的谱系》,最后读《权力意志》以及其他的作品.最后反过头来再读《苏鲁支语录》(查拉图斯特拉) 在读尼采之前,先读一下海德格尔的《尼采》,这样有缓冲的作用.尼采比较激烈,海德格尔比较节制
  • 先读《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这是尼采全集14卷,最好读的一本)《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再读《悲剧的诞生》,再读《道德的谱系》后读《权力意志》以及其他的作品.最后反过头来再读《苏鲁支语录》(查拉图斯特拉) 在读尼采之前,先读一下海德格尔的《尼采》,这样有缓冲的作用.尼采比较激烈,海德格尔比较节制.
  • 先读《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这是尼采全集 14 卷,最好读的一本)《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再读《悲剧的诞生》,再读《道德的谱系》,最后读《权力意志》以及其他的作品。最后反过头来再读《苏鲁支语录》(查拉图斯特拉) 在读尼采之前,先读一下海德格尔的《尼采》,这样有缓冲的作用。尼采比较激烈,海德格尔比较节制。
  • 尼采的书看起来好读,要读进去其实很难。这要因人而异。如果你有弗洛伊德心理学背景,不妨从尼采的自传性文字入手,有<哪,这人>和<我的妹妹和我>,尼采是深刻的心理学家,他对自我的了解不是一般的心理专家能比的,这也是尼采处理哲学问题的特有风格。    如果我有政治哲学背景(包括伦理学),不妨从<超善恶>入手,这里有施特劳斯学派的很多东西可供参考。从这里你可以得到道德问题处理的心理学视角,这也是尼采的特色和基本态度之一。    如果你有较好的希腊或西方文化背景,不妨从早期的著作入手,如悲剧的诞生,作为教育家的叔本华。尼采的一个背景是希腊文化。对希腊和西方了解得越多,对他的理解就会越深入。反之,更对。    如果你这些全没有,却对人生很敏感,饱尝人生苦痛,那么这可能是最好的读尼采的基础。你随便读,不带任何偏见的去读就是了。人性啊,太人性的,曙光,快乐的科学都会是非常好的书。    《查拉图斯如是说》一本书很难读,非常难读。在哲学界还是个谜。不是特别投缘的话,最好不要读。
  • 同推荐重庆大学出版社的《导读尼采》,其中的推荐阅读顺序是: 《善恶的彼岸》《道德的谱系》《偶像的黄昏》 《悲剧的诞生》等早期著作 《不合时宜的考察》《人性的,太人性的》《朝霞》《快乐的科学》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瞧,这个人》 《强力意志》
  • 先发疯,然后再读,最后归于平静,就大成了。 这是读懂尼采的不二法门。
  • 阅读观点极端鲜明的作者的著作 ,你要了解作者的经历 、所处时代 、所处社会环境 、作者为什么爱 、为什么恨  ,这样你才能正确认识作者 、正确理解著作  ; 如果著作涉及极端明确的宗教立场 ,即挺某一宗教或教派 、或者反某一宗教或教派 ,你最好了解一下世界性宗教的发展史  ... ... 
  • 1.《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1883-1885 在1883-1885年间完成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一本写给所有人及不写给任何人的书》(Also Sprach Zarathustra, Ein Buch für Alle und Keinen)象征尼采中期作品的终结和晚期作品的开端,这本书成为尼采最知名也最重要的著作。该书写作格式相当独特,尼采使用哲学小说风格的写作方式,类似于新约圣经以及柏拉图对话录的风格,同时也相当类似于前苏格拉底哲学作品里的语调,经常以自然现象作为修辞和讲述故事的手段。 尼采也经常提及西方文学及哲学的各种传统,解释并讨论这些传统的问题。以查拉图斯特拉(琐罗亚斯德教的创教先知)这个角色为媒介,由他四处进行哲学演讲,描述他的旅程以及各种听众对于其哲学的反应。这些听众的反应(像其他的教育小说一样)就可以视为是对于查拉图斯特拉(以及乃至尼采本人的)哲学的评论。这些特色和书中本身论点的模糊性和矛盾本质,最终使这本书获得阅读大众的青睐,但也使得这本书相当难以被学界分析(或许这就是尼采原先的意图),《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这本书也因此在哲学界曾不受学者的重视(尤其是英语国家的分析哲学传统),到20世纪的后半期人们才对这本书以及尼采混合小说和哲学的独特写作风格产生广泛兴趣。 尼采在这本书中正式提出永恒轮回的理论,并且第一次用“超人”(Übermensch)这个词,尼采在之后所有的作品里都使用了超人这个理论。 2.《快乐的科学》1882 《快乐的科学》(Die fröhliche Wissenschaft,1882年)是尼采中期作品里最庞大而又最完整的一本书,尼采继续使用格言的风格写作,这本书也包含大量的诗句,多过其他所有的作品。这本书的主题是颂扬生命的快乐,并且将美学的乐趣以轻松的哲学风格带入生命中(书名是源于法国普罗旺斯的方言——代表着诗歌的艺术)。尼采提出永恒轮回的理论作为例子,纯粹以一个人的生命来考量一个人应该要采取怎样的行动。这与基督教传统主张的死后生命——亦即人可以牺牲当前肉体欲望以换取长久心灵平安喜乐——不同。不过,《快乐的科学》最为人所知的是尼采提出“上帝已死”这个说法,这代表尼采试图以自然主义与美学取代宗教传统的概念;在海德格尔《尼采的话“上帝死了”》文中,这句话被阐释成数千年来西方的理性-宗教传统所信奉的超感性世界的破灭。 3.《道德谱系学》1887 由三篇专文构成、在1887年出版的《道德谱系学》(Zur Genealogie der Moral)一书是尼采在进入混乱的1888年前的最后著作。每篇专文都专注于讨论道德概念的发展以及传统,尼采试着证明当代道德观的最初起源根本没有半点道德根据,残酷的权力斗争才是形塑道德的主要角色。与其他作品相较,这本书在写作形式和语调上都较为倾向哲学论述的风格,也因此这本书成为哲学界对于尼采思想分析的主要来源。 在第一篇专文中尼采将基督教的道德观追溯至那个被他称为“奴隶借由道德造反”的时期,他描述位居社会底层的成员对于那些强大、富有而高贵的上层成员的“怨恨”。贵族成员们是以“好/坏”作为价值的区分标准,认为他们在社会中所占的优势证明他们自身的优越,并且藐视那些底层的成员。而奴隶们则发现他们无法面对自己被强者征服的事实,于是构思出一套“想像的复仇”,将那些强者描述为“恶”、并将他们自身描述为“善”,也因此建构出基督教的道德观,透过这套道德观,无能而软弱的成员才有资格住在地球上。 在第二篇专文中尼采则描述在这套道德观浮现前的社会的景象(他将之称为“传统的道德”),在那之前以暴力伤害人的权利来自于人的能力,就如同动物也有记忆和进行承诺的能力一般,违背承诺者会遭致的惩罚就是被暴力伤害。也因此,依据尼采的说法,惩罚的传统并不是来自于任何道德目标或理论。“坏的结果”也是在道德观浮现前的社会就已存在的概念。若是人不再有自由四处游荡和进行劫掠,他所带有的暴力的动物本性便会转而发泄至自己身上。 在第三篇专文里尼采则讨论到基督教道德观里所呈现的“完美的禁欲者”的概念,尼采主张埋藏在这个禁欲概念之后的只不过是一连串可笑而又没有根据的迷信,即使在现代社会,这些迷信仍然企图以新的、“秘密的”形式腐败人类。 4.《善恶的彼岸》1886 4.《敌基督者》1888 5.《瞧!这个人》1888
  • 我买了一本尼采的书,还没有时间读,希望可以读懂吧
  • 先悲剧的诞生,再权力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