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如何向品质要效益?

回答·45
最热
最新
  • 在企业正常经营情况下,品管人员持续减少,直到没有品管部门,就是品质效益最大化了。
  • 品质效益: 1.数据分析化 2.问题源头 3.开发品质管制 4.供应商管理合理化(日常管理,特殊情况管理) 5.项目评审(新产品评审)预防 6.安全(危险)评估(安全事故,质量事故) 7.物料物质管理 做到以上 7 项,整个品质部就是高效运作。品质从开始的检验出来,到制造出来,再到设计出来,到目前的习惯处理。历经 4 次变革,但每次的变革都还存在很多问题。就是因为没有将事情追踪到源头,再一段时间后,类似隐藏问题又爆发成为新的问题。
  • 品质效益是一种隐形效益。 有成本投入,但是短期内看不到效益或者效益不像销售那样明显。 而事实上品质培训成本的投入就是提高品质效益的最好方法。TQM 全面品质管理,就是要人人参与品质。 我们必须得明白一个观念,质量不仅仅是品质部的事,是公司全体成员的事。只有人人都参与品质管理,提升品质意识,这样就真正提升了品质效益
  • 质量管理的核心在于预防,预防的成本远低于纠正的成本,抓源头:开发质量和供应商管理
  • 效益!大白话就是能为公司产生效率与利润,作为品质管理人员本身是不产生任何利润,但是好的品质能产生好的利益,节省成本。 1,好的品质来源于好的设计与开发。 2,好的品质来源于好的供应商管理与进料管制。 3,好的品质来源于好的制程及过程控制, 4,好的品质来源于好的出货管制。 5,好的品质来源于客户沟通。 6,好的品质来源于高层的支持。 7,好的品质来源于好的习惯. PDCA 不可少,持续改善是关键,预防为主是根本。
  • 1.明确职责,员工资质认证; 2.细化量化工作; 3.绩效薪资挂钩; 4.定期工作总结,评价目标达成率; 5.激励培训,为员工做职业规划; 6.公平公正,解决来自其它部门的阻碍。
  • 质量的效益是最简单,但是这种简单的效益往往在进入到极致期后,被很多不懂品质的老板给忽视和抹杀点,为什么这么说,从 50%的良率提升到 90%很简单,良率大踏步的提升,效益很高,但是从 99%提升到 99.5%试试,很困难,这就是进入了极致期,质量一方面要稳住 99%的良率,一方面要在提高良率,双重考核的压力,所以,品管从品质要的效益有 2 个方面,第一,达成设定的品质目标(目标要合理且实际),第二,在达成原有稳定的品质目标(良率)基础上又提升良率。
  • 品质管理和生产部门挂钩,品质管理大于生产即可,但往往因为效率计划等等综合因素,“生产大于品质”,懂得都懂。所以要效益最直观的方法生产和品质不分家,分开只会带了矛盾和制约,不能从更本上解决问题。可能想法有点.....但我做品质管理后的想法就是这样。不喜勿喷。但公司需要品质,因为这是公司的一个标志,也是公司的一个矛盾卸力点。所以没能量的情况下各安其职喽
  • 自上而下思考   自下而上执行 品质来源于产品设计   品质就是产品质量 效益是什么?员工执行效率?执行标准是什么?希望品质如何做? 以上明确的条件下,需要品质本身具备技术基础,才能基于品质分析的角度,予以合理的改善建议和改善方向,发挥最大的效益和价值产出
  • 个人觉得高品质合格率不是靠质检检出来的,应提升全员质量意识,完善好作业指导过程验证,关注内部客户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