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教育真的没有希望了吗?

我 19 年毕业参加工作接触的第一份正式工作就是少儿教育 已经三年了  当年的市场随出可见的招聘信息   如果一查寥寥无几  看了之前在的公司也都已转型  请问行业大佬告知一下少儿教育为什么凉了?

回答·34
最热
最新
  • 教育培训不会消失,只是需要在国家允许的框架内开展业务,素质教育方向依然大有可为,儿编程的核心驱动力是全球智能化趋势,未来十年,少儿编程教育都是快速发展阶段 1. 这个时候,回归初心降低欲望;想清楚自己到底要什么,热爱什么;热爱的事情只要有价值,为什么不坚持做呢?只是要顺势而为换种方式而已。 2. 降低欲望,如果进入教培是因为钱多,现在不让做了,课时降低了,又不愿意回公校嫌钱少了,那么试问,鱼与熊掌怎可兼得? 3. Be fearful when others are greedy; be greedy when others are fearful——这是巴菲特的经典名言: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巨大危机下,必含巨大机会;这次教育革命后,只会留下最热爱最优秀最专业的教育者,前期的专业积累定不会浪费;这个社会定仍会为教育效果买单。不要在这个时候输在了心态上。我已经在校长群里看到了很多有远见有初心的校长,在素质教育上走在了前列,她们就是这个新时代的种子英雄——这是个多么难得的归零时刻,悲观主义者从归零中看到的是前功尽弃,乐观主义者从归零中看到的是焕然新生。 4.   不要想着做 IP 赚大钱了,这一块儿早晚国家要管的;因为这也是教育资金极度集中却不出教学效果的方式;一个线上讲师,团队 10 人不到,一年赚 500 万,集中几个人分,割完韭菜不管教学效果,这样的教育国家会支持么?她们还是在走效率优先先富带后富的路;但是国家现在的重点是兼顾公平,共同富裕; 5.IP 逻辑是媒体逻辑,不是教育逻辑。但是科技+教育必定是未来的大趋势,这个转型方向是国家绝对支持的。 6. 走素质教育不是为了挂羊头卖狗肉,是要发自内心去感受什么是素质教育,为什么要做素质教育,对孩子为什么是好的?只有用最纯粹的初心感受教育对孩子的价值,才能找到教育中“不变”的东西,从而跨时间周期,做到长期主义; 7. 教研能力强的老师,想想是不是可以在教育内容上发光发亮吧;从教培行业跨到教材行业,这个行业教研能力较弱,很需要你们;你们来了,这就是一次很好的资源再分配; 8. 职业高中将会是国家大力发展的方向,这也是教培老师们进入公立体制的好去处。只是学生群体画像的变化,要做好心态的调整; 9. 这次的改革本质上就是一次资源的重新分配;国民的钱应该流向大消费,促进国内各个行业的供需平衡,而不是绝大部分的钱放到房产和教培上;然后经济起不来,收入提不上来,小孩儿也不敢多生了;比起失业,民生问题是国家着眼长远看到的更大更厄待解决的问题; 10. 这种时候多研读国家大方针,其实以前的很多文件已经在给我们指明方向了。
  • 过去这一年说到在线教育,大家直观反映就是一个字,惨。 禁令对在线教育业务冲击很大,对很多上市公司的股价冲击也很大,加上之前资本市场对中概股的全面围剿,很多人就觉得在线教育企业集体凉凉了。 不过长期来看,股价到底到底是在去掉泡沫重塑常态,还是境外资本恶意打压好联手抄底,最后还是要回归到所谓的价值面本身。 业务到底是做什么的,这业务是吹出来的概念还是有落实的使用场景,盈利落地到底是有人来接盘还是有用户使用进行支撑,等等。 共享单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吹泡泡的那一阵,逻辑都是烧资本的钱再让其他资本来埋单,泡泡破灭以后,热钱退场,共享单车依然有人在骑,这就是回归价值面了。 双减的禁令并不是打击的在线这个模式,而是对教育内容进行了限定和引导,要给已经卷成麻花的应试教育解解压,免得孩子都被憋死了。 不过,禁令并不是在否定学习和教育的意义。 对咱们来说,教育是是所有家庭的主旋律,甚至都没有之一。 这是印刻在文化里面的记忆,也是现行教育体制的必然。 不论是素质教育还是应试教育,是鸡娃还是放养,都只是学习的内容和强度上有所差别,没有人会否认学习和教育本身的重要性。 基本需求还在,市场规模还在,那业内企业就有机会。 去年教育行业的主旋律就是收缩、崩溃和转型,但是也有两种明显的面向,收缩是大趋势,大趋势下有的就是崩溃了,有的在积极转型。 @王家 CFA 把教育企业划分了三类,是根据企业的转型力度来看的,我觉得其实可以往跟深层来看,具体走哪种面向,就要看参与的企业垂直度到底有多高了。 很多明星教培机构爆雷了,直接关门、裁员、停业,这些教培机构都是全力投入到 K12 里面去的,对 K12 依附度越,受到的影响也就越大,战略转型的资源和空间就越小。 比如新东方,当年英语培训发家,后面大脚踏入 K12,截止 2021 年 5 月 31 日,K12 收入占比 85.8%。 从人力资源构成,到组织架构设计,再到整体业务逻辑,全都铺在 K12 上了。 留学咨询和海外游学这个当年发家的基本盘,在财报里面都和幼儿园与中小学校、教材开发和发行融在一起,加一堆只占总营收的 9.33%。 在这样的营收架构上,老俞想转型,但是难啊,挟太山以超北海,非不为也,实不能也。 而猿辅导、作业帮、网易有道,这些踏入 K12 行业但是依附度没有高到离谱的企业,就能往素质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智能教育硬件和智慧教育上转型。 举个例子,网易有道在双减政策出来的时候,K12 业务营收占了总营收的 41.2%,并没有成为收入主力军。 因为哪怕禁令下来将近一半的收入受到明显影响,但是有道的智能硬件产品还能带来同比增长 25.4%的净收入,学习服务净收入 8.26 亿元,也是增长了 36.1%。 这里其实有个小细节,有道第一季度财报出来,我看他们还能看到投入 2.03 亿做研发,研发支出还能同比增长 59%。 教育科技企业,教育和科技是两条腿走路的。 我一直觉得,学校教育依然是教育核心,不过学校教育的优势在于线下,劣势也在于线下;而在线教育是对学校教育一个很好的补充,用互联网抹平地域差距,用线上低成本来实现广域覆盖,再用具体的科技来做到老师做不到的事情。 成人教育,缺的是时间和精力,所以在线教育用互联网的灵活性来补齐;素质教育,贵在成本和小众,所以在线教育可以低成本普惠;智能硬件,是自主学习和辅助学习的现代化场景。 这些,都需要不断的研发投入,甚至是以科技为主,具体的教育内容为辅,来实现和线下学校的差异化互补。 科技巨头孵化下的在线教育机构,转型基本都是往这个方向上走的。 所以,中概股股价集体下跌和在线教育行业受阻,是一个总括性描述,只要大家依然认可学习和教育的重要性,从业企业的价值基础就还在。 关键在于,能否找到学科类教育之外的增长点,能否用科技来对抗不确定性和赋能新功能新场景。 在线教育,永远不会是学校,也不能取代学校,但是话又说回来,谁说的只有在学校里面才能搞学习做教育呢?
  • 放弃吧 或者你也可以考教师资格证去学校里。首先国家政策,二是疫情影响太严重。所以呢不建议去做教育机构了。或者你也可以尝试文艺类的。但是疫情原因也不是很好做哦。建议还是看看其他行业吧
  • 教育培训行业受疫情影响比较大,再加上国策,是更难了
  • 教育培训行业不会消失的
  • 少儿教育没有凉,只是回归到原位而已。如果阁下,真的热爱这份工作,考证考编鸭!
  • 那要看少儿教育的目的了,一切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都将不长存。更不要说出在孩子身上了。
  • 不会彻底消失,还是有的,政策不允许,但是百姓需要。
  • 少儿教育关键看市场需求和城市架构。有的城市家长意识强就会重视少儿教育,有一些城市就不行。个人觉得思维锻炼模式类型的还是很受欢迎的
  • 不会的,需要一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