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电影用个「空镜头」就能讲好故事?怎么做到的?
请教各位大神:最近拉了几部神级导演的片子,发现「空镜头」无处不在,又出神入化…心里不禁有 2 个疑惑:
① 拍片子时,如果想用「空镜头」讲故事,怎么才能讲好?前期怎么拍才能避免镜头拍得太空洞、看起来言之无物、以至于真的看着”太空“了?
② 剪辑或者后期制作的时候,遇到这种「空镜头」怎么处理合适?怎么突出画面重点/主题?(避免跳戏或者变成 MV)
回答·23
最热
最新
- 回答第一个问题:空镜头一般来说的作用是为了调整节奏来使用,但很多电影里的空镜大部分都还是有它本身的含义在的,比如天空代表自由等等,在于你想表达什么,和主题有无关联 第二个问题就是:你需要明白你拍的东西整体的结构到底是什么,主题是什么,所谓 mv 其实也是有结构的 有主题的
- 首先要定义一下故事。故事和时间是两种不同的概念。故事是时间的一种,但是其时间内容是与人相关的。它本质上是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世界存在以及动态变化关系的展现。时间又有所不同,它可以是与人相联结的时间,也可以不是与人相联结的时间。所以当你提到空镜头时,我们可以做出三种划分。第一种是客观的自然时间。第二种是电影内部人的时间。第三种是荧幕前观众的时间。这三种时间可以同时凝聚体现在同一个镜头内,也可以分离开来。假如现在拍摄宇宙的光体运动,当你单独只是拍摄这一运动时,第一种时间出现了,你是在拍摄一部纪录片。现在,在这种光体运动中,出现一个在其中漫步的人。这时,第二种时间出现了,你像是看见了库布里克的《2001 漫游太空》。接着这个人被光线所杀死,只有它的一个头盔在镜头中孤零零地漂在太空中,你从飘零的头盔中仍然能感受到人的死亡。因为你知道这个头盔是之前那个在光线中漫步的,而他在之前已经死亡,所以头盔因此而独自飘动。这个空镜头仍然属于第二种时间。因为是它与之前人的时间相联结,所以你能从中感受到人的时间,也就是故事。我们再来看第三种时间。现在你看见了血从门内涌出来(库布里克:闪灵),看见了黑暗荒芜的庭院里风吹动着草群(胡金铨:侠女),看见了陈旧而单调的工厂(红色沙漠),看见了萧瑟苍冷的林木(原木之森),看见了在辽阔而寂静的海岸旁行驶的列车(宫崎骏:千与千寻)。这一种时间也就是体验时间,也可以称为心理时间。它是人本体(观众)与对象(荧幕内容)在心理经验和感官上的联结。 所以空镜头本身其实并不空,它仍然是电影时间的一部分。它仍然与电影内部的其它内容一样是整体时间的一部分。
- 空镜头空镜头又称“景物镜头”。指影片中作自然景物或场面描写而不出现人物(主要指与剧情有关的人物)的镜头。常用以介绍环境背景、交代时间空间、抒发人物情绪、推进故事情节、表达作者态度,具有说明、暗示、象征、隐喻等功能,在影片中能够产生借物喻情、见景生情、情景交融、渲染意境、烘托气氛、引起联想等艺术效果,在银幕的时空转换和调节影片节奏方面也有独特作用。空镜头有写景与写物之分,前者通称风景镜头,往往用全景或远景表现;后者又称“细节描写”,一般采用近景或特写。空镜头的运用,已不只是单纯描写景物,而成为影片创作者将抒情手法与叙事手法相结合,加强影片艺术表现力的重要手段。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_^
- 国内著名导演冯小刚曾经说过:“拍电影就是在讲故事。”空镜头中没有人物出现,与之相应的人声以及演员的动作、表情等可以传达大量信息的元素也不存在,在讲故事方面可能没有普通镜头那样直接,信息含量不够丰富。但是空镜头却在叙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果说有人物出现的普通镜头是作为讲述故事的主体,那么空镜头则控制着故事的起承转合、抑扬顿挫。 首先,空镜头最基本的作用在于交待环境,这也是影片中最常见的。空镜头常常出现在影片开头被用来交代时间、地点,或者在影片中表示时空转换。 第二,空镜头是一种隐喻。空镜头经常被用来影射影片中的人物或者是通过展现景物表达某种感情,把人物的形象或者感情更加的抽象化。 第三,空镜头影响着影片的节奏。电影的节奏在应该是要服从于故事情节的,故事情节需要什么样的节奏,就应该展现什么样的节奏。影片节奏的外在体现最明显的标志就是空镜头。空镜头在控制电影节奏方面的作用如同标点符号之于文学作品,不同的是,空镜头不仅仅只表达一种停顿,它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意义。 动画短片《回忆积木屋》是一个 12 分钟的无对白故事,只有简单的配乐和水彩画般流动的画面,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故事开篇有过几个对比性的远景空镜切换穿插在老人日常生活的画面里:随着时间的推移,水位在不断变化,原本立于海面上还冒着袅袅炊烟的积木屋群,逐渐地减少、消失在水中,人们或许随着汽船搬去了大陆等更理想的地方,只有老人依然如常地抓着烟斗毫不在意地吃饭、看电视,直到屋里的杂物漂浮起来,才意识到又要重复积木屋的“增高”工程。当老人终于用新运到的红砖加盖了又一层新屋搬入,切换出的同样角度的镜头里,其他屋子都已经没顶,只剩下清冷夜色中老人的积木屋孤独矗立。短短的几个很容易被人忽略的空镜细微变化,用几秒钟的时间言简意赅地展现出老人坚守、固执、无奈的复杂心情。 故事行至尾声,导演给出一个长达 10 秒的摇镜,从海底将我们拉回到现实,场景的定格又回复到海面上的夜间小屋,但这次给了小屋吊灯一个暖色的空镜,让同样的场景瞬间变得温暖起来。老人坐在小屋的桌前重复昨天的故事,但桌面上多了那支来自海底的红酒杯。与记忆碰杯,让甜美的回忆相伴慢慢变老。生之尽头,原来如此平静而清浅,就如同这场美好的无声电影。
- 空镜头是构建式镜头,你看你要表达什么。空镜头可以讲故事是因为赋予象征和隐喻的意义。空镜头不是真“空”而是既然拍摄了影像,那么它一定不“空” 除了多看电影 纪录片中富有意义的空镜头也很多 学着思考和拍就行
- 故事是一条完整的线,这条线上的每一个镜头都有自己的意义,一条完美的故事线,不代表着说把内容直白的表述给你,反而更多的是留给观众想象的空间,去引导观众,举个例子,恐怖电影(个人喜欢刺激)里面,空镜特别多,但是每一个空镜出现的时候,都会引导你去往恐怖的方向去想,去猜接下来会怎样,在你猜想的时候其实你已经把自己置身于故事线中了,这就是空镜的作用之一,当然,严重失败的空镜甚至会让观众直接跳戏!空镜常用的作用是:缓和气氛,暖场,引导,过度,介绍环境等等
- 您的话在我这的理解呢,其实空镜头的作用无非就这么几个:表达故事时间、空间的转场;表现角色内心的变化;承接上下文的内涵意义等等,您看的大师级别的作品里的空镜其实没您想象的那么复杂,无它,唯手熟尔,您如果企图只在理论上去探讨要点然后靠这些所谓的要点就能拍出想要的效果是不可能且滑稽的,只有多学多拍,数量堆积到一定高度之后才会有质的飞跃,邓书记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我们视频媒体这一行是再准确不过的提醒。祝生活愉快。
- 其实空镜头就相当于是留白,相当于画面中空白的部分,不能想象满画面都是内容,很多时候,节奏也好,内容也好,是需要有留白的,但留白不等于空白。空境是密集内容之间的过度,也是意境和情绪的延续,有些时候,也是蒙太奇。
- 节奏感,beat 是叙事的最小单位!
- 首先,空镜头最基本的作用在于交待环境,这也是影片中最常见的。空镜头常常出现在影片开头被用来交代时间、地点,或者在影片中表示时空转换。 第二,空镜头是一种隐喻。空镜头经常被用来影射影片中的人物或者是通过展现景物表达某种感情,把人物的形象或者感情更加的抽象化。 第三,空镜头影响着影片的节奏。电影的节奏在应该是要服从于故事情节的,故事情节需要什么样的节奏,就应该展现什么样的节奏。影片节奏的外在体现最明显的标志就是空镜头。空镜头在控制电影节奏方面的作用如同标点符号之于文学作品,不同的是,空镜头不仅仅只表达一种停顿,它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意义。动画短片《回忆积木屋》是一个 12 分钟的无对白故事,只有简单的配乐和水彩画般流动的画面,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故事开篇有过几个对比性的远景空镜切换穿插在老人日常生活的画面里:随着时间的推移,水位在不断变化,原本立于海面上还冒着袅袅炊烟的积木屋群,逐渐地减少、消失在水中,人们或许随着汽船搬去了大陆等更理想的地方,只有老人依然如常地抓着烟斗毫不在意地吃饭、看电视,直到屋里的杂物漂浮起来,才意识到又要重复积木屋的“增高”工程。当老人终于用新运到的红砖加盖了又一层新屋搬入,切换出的同样角度的镜头里,其他屋子都已经没顶,只剩下清冷夜色中老人的积木屋孤独矗立。短短的几个很容易被人忽略的空镜细微变化,用几秒钟的时间言简意赅地展现出老人坚守、固执、无奈的复杂心情。故事行至尾声,导演给出一个长达 10 秒的摇镜,从海底将我们拉回到现实,场景的定格又回复到海面上的夜间小屋,但这次给了小屋吊灯一个暖色的空镜,让同样的场景瞬间变得温暖起来。老人坐在小屋的桌前重复昨天的故事,但桌面上多了那支来自海底的红酒杯。与记忆碰杯,让甜美的回忆相伴慢慢变老。生之尽头,原来如此平静而清浅,就如同这场美好的无声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