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款电商 App,拼多多为什么没有设置「购物车」?

回答·38
最热
最新
  • 1,先纠正一个错误的认识:购物车之所以叫购物车,是因为它支持合并支付。这个概念是从现实生活中来的。跟对比商品没关系,那是附加功能。对比功能,其实拼多多里有个收藏,也是可以做对比的。 2,因为拼多多的订单逻辑是拼单,即同一个商品有两个以上的人买,那每个人的订单实际上会设计成从属于一个拼单。这样比较方便商家端的结算。 3,再往前想,拼多多会做合并支付吗? 我觉得会做,但不是现在。会做的原因是:主要是合并支付能减少再次支付,对商家来说也有好处。但由于拼多多已经把价格里的营销成本减掉了,那么凑单满减的效果不大。 所以推测是,短期内还是主打拼单来拿低价,以后可能会加满减券,到时候再做合并支付。
  • 个人认为,这与拼多多的营销战略和产品定位有关。 拼多多的目标客户群是价格敏感型客户,这类客户的特点之一是易在见到低价促销时冲动消费。 不设置购物车一方面是可以敦促客户即看中即消费,以避免错过心仪商品; 另一方面是可以避免用户因购物车内金额累积而打消消费冲动;
  • 拼多多有设置类似购物车的功能,只是名字不同,叫“商品收藏”,本质是一样的。
  • 设置了购物车还怎么拼呢,本来拼多多拼的就是“真实”嘛。
  • 一.购物车的使用场景 首先我,我们先来看一下购物车的使用场景 1.我要使用优惠券 在传统电商的店铺中,经常会推出类似于“满100减10,满150减15”的满减活动,那消费者就会把店铺里想要的商品加进购物车,然后一起下单,享受满减优惠--直接影响:提高单人在单店的客单价 2.双十一,我不能输 双十一快到了,在淘宝上发现不少想买的物品,但是很担心到时候抢不过别人。那就先把欲购买的物品放进购物车,等到11.10的24:00时,一键付费 3.价格也太贵了吧,还舍不得下单 拿京东来说,京东属于3C产品,产品动不动就是3-5千,谁会看重一样这么贵的产品立刻就下单?大多用户都是在自己价格接受范围内,选几款自己心仪的产品放入购物车,然后后续再重新比对考量。 4.无聊到逛线上商城,看到好的先放购物车吧,假如会买呢 有一些用户,特别是女性用户,他们没有明确的购买目标,只是单纯的打发时间,这时候,她们在浏览过程中发现了欲购产品,但是又不是很想买,这时候就会先加入购物车。 二.拼多多的模式 1.我玩不起满减了 拼多多更多的是商家的甩货平台,你会发现一个商家里并没有太多的商品,而且他们的价格已经够低了,很少会做满减的活动。 2.麻烦别和我的拼团玩法冲突好吗 首先我们都知道拼多多的核心玩法是拼团。买家支付之后,将链接立刻分享给微信好友。如果有购物车,用户岂不是需要一件一件不停的分享,这个过程一方面影响购买者的用户体验,另一方面被分享者会因为不停收到分享信息产生厌恶心理。这时你可能说,那就一次性把购物车的东西都发起拼团不就好了? 此处黑人问号?加入你把A和B同时放进购物车,分享给了你的好友。你的好友说“我不太需要A,可不可以只要B?”这就大大降低拼团的转化率。 其次,拼团讲究的是用户及时反馈,就是希望用户在产生购买欲望时立刻发起拼团,而不是放进购物车,等到下一次想起来在发起拼团。 在说加入加了购物车,那用户操作路径是不是就是 ‘选购--->放入购物车--->发起拼团’。这时你只买一件商品,你会不会骂产品经理呢?难道劳资去超市买个泡面必须推个车?
  • 一个经过深思熟虑的产品功能,必定是深入了解过人的心理的。 购物过程中,很多人习惯了对比商品,对比价格,特别是对价格比较敏感的 拼多多的大多用户。 比价后,他们会选择性价比最高的,放弃其他的。这个过程无意中延长了消费的时间。拼多多打的是价格诱惑,就是要让消费者冲动消费。 且拼多多的商家,确实商品价格被压得很低,只能靠走量。这时,平台也要考虑 帮商家快速成交的办法
  • 1.商品的售卖方式不同和营销策略不同,拼多多主要已单品低价拼单为主,强化了商品属性和选品定位,弱化了逛的概念。 2.用户人群定位不同,人群主要定位于不在乎商品品质,更注重实用的中年群体,这些群体对于app的研究本身就很弱,但又有着充足的时间,有时间不代表会研究你的app,不打断他们交易流程才是关键
  • 拼多多是以单品团购为主营业务,购物车是用户一次多个单品加入购物车合并付款凑单优惠模式,不利于用户看见单品价格超低团购模式的实现
  • 拼多多模式是拼就减,如果加个购物车那么拼这一字就不能发挥优势。
  • 拼多多走的不是传统电商模式,是利用转发,拼购,产生裂变效应的,能够直接,精准的抓住用户强烈的消费欲,感性消费,如果加入了购物车,用户就有了足够的对比思考时间,反而会理性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