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让你负责一个需求明确但市面上没有竞品的新产品,你将如何思考产品的交互?
【特别说明】此问题属于 BOSS 钓鱼专题,提问者正在招聘高薪岗位。如果你使用真实身份发布回答,BOSS 将可以直接查看你的在线简历,并选择是否与你主动开聊。
回答·176
最热
最新
- 这些回答的都是老油条,避开核心问题,提出不可能没有竞品的概念; 首先我说明一种思维,大局观思维,多角度验证能力。 回归话题,这个问题就是福特造汽车的另一个故事;开始在大家认知当中不存在这种汽车形态,但是起码工具配件是存在的,例如蒸汽机、铁、胶、齿轮等等,产品创造是解决一个需求然后解决另一个需求的过程,当前汽车核心问题是解决让动力驱使配件跑起来。现在发现需要轮子,这个轮子三个、四个、五个,这些在需求中不确定,从大局观中他已经实现了一部分。至于使用驾驶、乘坐都是大局部分。 以上大局上初步解决需求,它已经是成为一种设备的潜质了。现在采用多角度验证问题思维,前提是对大局中缺陷、优化存在一定思考。这个设备冷却、转向、减震、动力传递等等,这些删减增加需要一些反馈结果的验证,不存在假象结果。这时候我将这个设备命名为汽车,水车、油车,这是这个设备第二个形态。 这样从市场反馈验证问题,反复思考优化结果。这个过程中就会出现竞品,例如跑车、商务、货车这些,这些都是不同认知形态产生出不同思考结果,针对不同业务处理方向。 在不存在物质基础上,创造新产品存在,是不可能得。如果物质支持存在,具备这种大局意识,能从已有的物质中,寻找出一种结果。 猜想下一代技术产品就是虚拟交互设备,可能是眼镜、头盔、驾驶仓的形态,必定经历的是大而小、粗而精的过程,这就是交互优化过程。
- 第一自己首先对产品本身做到精准了解,效果,外观,成分等等。自己有自己推广销售这款产品的整个专业话术。通过自己表达别人对该产品价值清晰。 第二针对该产品,选出易成交的顾客群体及人群。 第三从易成交人群中逐个去沟通,沟通前必须了解对方存在的几个问题,为什么需要,对问题点进行重复。让对方深刻意识到存在问题不足,及时改进最后得到的效果及价值。 这是我自己认为的大致流程
- 要我就不思考,趁着没有竞品的时候基本功能都怼到产品里面去,快速供用户使用,抢占市场。 然后拉用户群,在自思考的同时收集用户的反馈意见
- 1、先看需求人群,青年和老年的交互肯定不一样。 2、遵照主体产品/主流产品的通用交互规范。 3、闭环流程要简短,控制在 3 步以内。 4、交互稿做完,找小白验证一下,不要让他在操作过程中皱眉头。
- 首先,广义地来讲,完全没有竞品的新产品几乎不可能会有。回归人的基本需求,所有的产品对需求的满足都可以被抽象到并不多的分类中,而所谓的没有竞品更多只可能在需求的组合方式,需求满足的体验路径,需求的价值交换方式上。我们的产品无论怎么创新,它几乎都是其它某种或某几种产品的替代品,所以认真地讲,总是存在竞争对象的。第一台汽车出现是时候,它的竞争对象不是另一台更快的汽车,而是马车或轿子。某种程度上,这可以让我们去定义客户的期望和习惯行为。接下来就是让我们去超越期望和符合习惯的时候了。 设计交互,我遵循两个选择,价值交换清晰明了,以及最短的体验路径。这其实需要对产品有准确的定位,以 boss 为例,如果我定位为不失去每一个潜在的发展机会,我会强化机会的广度和及时性的呈现,让消费者自己去做机会的筛选和判断。可如果我定位为为双方进行最高效地匹配,我会强化能力的收集和对匹配项目的呈现。 说到底,产品的成功,首先是价值定位的成功,然后才是交互设计和营销设计的事,望有所启示。
- 问题定义的范围已经比较明确了: 1.产品需求明确 2.没有竞品 3.要解决产品的交互问题 由于市场上还没有同类产品因此在做市场调研时,竞品分析这一部分是留白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本人认为最主要工作是首先要理清楚整个产品一个基础的业务流程(这个基础业务流程是指能够完成一个完整的业务闭环)。 在不同类型的基础业务中,一定会涉及到不同的角色,有 C 端用户的角色,也有 B 端操作人员角色。当然普遍意义上可以做竞品分析的产品一般都是面向 C 端用户的开放产品。那我们后面阐述的观点就都围绕 C 端用户来讨论。 先问团队或者自己三个问题: (1)我们首先最需要解决用户的什么需求? (2)这个需求会在什么场景下发生? (3)当场景发生时,用户需要做哪些事情来完成解决需求的步骤? 问题 1 明确了该产品 MVP 阶段的核心,所有的设计都将围绕解决这个需求去执行,与该需求无关的问题都不要去考虑。 问题 2 明确了该需求会发生的场景,是一个高频需求还是低频需求?是一个工具型的还是内容型的。可以让团队对产品形态达成一个共识。 问题 3 围绕每一个场景先构建出用户的行为路径,也就是所谓业务骨架。 当完成上面三个问题的回答以后,再不断讨论和明确以上三个问题的答案是否能够得到大部分用户或者团队的认可。 当大家都把以上问题及答案明确以后,就可以开始细化用户的行为路径,直到所有人认为该行为路径的节点无法再拆解为止。再得出用户行为路径以后,根据每一个用户行为路径的节点,可以做产品化的解构(即拆解成页面、用户动作、系统响应三个部分),然后将整个行为路径的节点解构完成之后就基本上可以得出用户需要完成整个业务所需要经历的主要页面。把所有页面所对应的字段,功能定义清楚之后,就可以得到一个主要页面交互路径。再根据主要的页面交互路径以用户的视角,自上而下的去体验整个交互流程。再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去完善流程缺失部分和边界场景。最终应该可以勾勒出一个比较完整的产品交互。 以上,希望对您有帮助。
- 谢邀,这是一个有趣的题目,说实话似乎人类史上并没有一件完全没有竞品的产品,即使没有同类产品但是总会有老代新的老产品,原创独立的需求场景稀有的如同在火星上发现水源一般。 所以如果有人告诉我有一个需求明确但没有竞品的新产品,我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明确需求。 首先让我们看看需求的组成:为什么用户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替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利益。 这里面包含三个部分: 用户画像 痛点场景 商业模型 说实话我不觉得我的 boss 会给我这么明确需求,假定有某项某部分数据确定的,那么我需要明确目前用户正在使用什么方式解决这个痛点,比如电话发明前人们用书信,书信发明前用竹简,竹简发明前人们口口相传。希望结局某个场景的本质是代替现在的解决方案,并且带来更优质的体验,往往优质的体验后面都有新技术的革命,当然这是大环境。 所以第二步,我需要明确我的老板手里的资源和他的雄心壮志到底多大,都是做社交做微信和做陌陌肯定是不一样的,明确 O 可以帮助我们明确出发点或者我们第一步踏在哪里。 第三部步就是设计产品及产品交互了,了解目前用户正在使用的产品的交互,你可能会说不是说了没竞品么!但是人总要或者不是没有 qq 就用邮件嘛,没有邮件就写信嘛,总有现在的解决方案, 交互的第一原则就是让用户学习成本低,比如我们早期做电子合同和纸质合同的更替,就需要考虑如何让用户最简单签署合同。 第二原则就是考虑成本、开发成本技术成本如何做到简单的快速的上线尽快验证产品的价值是否成立。 第三站在用户的角度设计交互,用户肖像不是孤立的比如老人客户、年轻人客户、文艺客户,基于用户的角度参考交叉用户的产品交互设计,尽可能让用户在熟悉的交互中使用产品。
- 1、针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需求明确但市面上上没有竞品,首先要弄明白为什么没有竞品,是一个特别细分领域的需求还是这个需求本身有问题; 2、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围绕这个问题目标这个需求是一个最好的解决方案吗? 3、确定解决方案以后,产品的边界其实已经隐约浮现出来了,接下来梳理业务流程,流程清晰了以后(包括异常流程),产品框架和功能模块随之推导得出; 4、最后结合业务流程和产品框架进行功能的原型设计;在原型设计过程中需要结合用户体验要素进行设计(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表现层),具体就不细说了网上有详细介绍; 所以从需求到最终的产品形态是一步一步推导出来的结果,而不是仿照市面上的设计移花接木拼凑出来的。 ……………………一点拙见
- 产品经理一定都听说过这个经典的故事:在马车时代,汽车大王亨利福特曾说:“最初我问消费者想要什么,他们会告诉我要一匹更快的马”。因为用户在看到汽车之前根本不会想到还有比马车更好的交通工具。同理,如果设计者站在用户角度出发,却只着眼于竞品的话,是做不出真正意义上的新产品的。 作为一个专业的产品经理,无论接手的是不是新产品,都应该立足于需求而不是围绕竞品来做设计。比如,iPhone 设计之初,并不存在竞品,它解决的是“移动上网+打电话+便携式音乐播放器”这一核心需求,触摸屏是在这一需求之下提出的交互设计方案,从而开创了智能手机的新时代。 如果让我来负责新产品的交互设计,我会思考:1.需求验证,这个需求是不是真实需求,它的用户群体是谁,需求是在什么样的场景下产生的,有哪些数据支撑;2.需求细化,在排除这个需求是伪需求的前提下,利用故事板构建用户体验地图,分解需求和场景,分析不同场景、触点下的用户行为路径和心理,提炼设计关键词;当关键词、场景和主要功能确定下来后,就可以去找对应的竞品做参照物,针对每个功能点做竞品分析;3.交互设计。通过得到的关键词定义设计方向,建立情绪板,使用可视化的方式陈列信息架构,输出线框图、交互流程图和原型图。这时,可使用草图、动画、建模等多种方式探索设计表达,确定符合需求的设计方案。
- 针对全新产品 且调研后确实可行 那就尽量缩短新品核心功能路径 尽量减少功能 必要辅助功能找成品抄一下 然后灰度快速验证全新产品功能的价值是否说得通 其他的都可以慢慢迭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