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过程中对银行存款的大量抽凭有没有意义?

银行存款由于本身凭证数量较大,抽凭数目往往也巨大,工作中比较费时,这项工作有没有意义?仅仅是通过核对企业资金流向来发现存在的问题吗?

如果只是小范围抽凭,核对银行对账单能否确认其真实完整性?

回答·24
最热
最新
  • 个人感觉,银行存款的凭证抽查应当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大额银行流水的核对,主要关注的是关联方资金占用,董监高及股东资金占用,客户、供应商之间的资金拆借,账面记载名称与流水对方名称是否一致(是否有虚构交易通过其他途径弥补资金流缺陷)。第二部分结合审计抽样底稿,将第一部分去除掉后的随机抽样,这部分主要关注的是账务处理的正确性,是否存在错报,再由样本错报推导总体错报风险。至于抽样数量,还是得根据抽样底稿的要求,大额银行流水核查一定是货币资金循环中关键的审计程序之一。
  • 做审计那么多年,仔细考虑过这个问题,先说说答案吧:实质上意义不大,形式上必不可少。 首先,银行存款科目,一个必要程序就是期末余额与银行对账单核对。这就杜绝银行存款科目平时乱做的可能性。ps,如果真的发现乱做账,银行对账单和账面都对不上,这种单位完全不可能审计,直接撤吧。 在这个前提下,银行存款能错的,其实已经极其有限了。我暂时能想到如下几种可能性: 银行发生,账面没记,比如挪用公款后于月底前归还。这种可以通过双向核对检查,但是说到底是一个低效的方法。因为小单位,账少,通过抽凭能发现。如果大单位,量太大,如果真检查那么大量的凭证,项目组别的事也别做了,所以对于大单位来说,更重要的是规范内控,杜绝这种事的发生。 账面记载了,银行对账单没有,这个,我觉得只存在于理论上,暂时想不到什么情况会发生这种事情。 某些交易的金额内容错误,正好月底碰对。这种很难想象故意去达成什么目的,通常能想到的是,无意中记错了。如果是记错了,通过对账,往来函证就能查出来。
  • 意义不在于只是完成抽凭证这个动作,或者只是形式上抽查凭证。在于观察后面的原始附件有没有异常,比如支付流程是否合规,有没有相关岗位人员签字,结合其他科目观察有没有伪造变造单据的可能,毕竟最终流出是从货币资金走。
  • 首先必须要说的是,银行存款这个科目很重要,但这个重要并不单单对这个科目自身而言,因为这个科目往往是和收入成本以及往来勾稽的,把所有的样本都集中在这一个科目并不见得合理,因为一个项目需要考虑的东西还是相当多的。所以是否必须扩大样本量,需要结合对这个项目整体风险的评估来确定。 我想说的是,鉴于现在流水信息相当完整,而且审计师一般都需要前往银行进行函证并打印对账单,所以,如果认定客户可能通过不具备交易实质的虚假资金流来进行财务报表的舞弊,可以现场要求银行打印全年的流水。check 流水的效率更高,也更真实一些,毕竟银行回单也是可以造假的,相对而言,审计师从外部获取的第一手证据,可信度更高一些。
  • 单纯的抽取银行存款凭证除了验证银行存款核算的准确性外,意义不大。要学会整体看待问题。通过抽取银行存款凭证,检查收付款是否是依据合同,是否经过审批,是否是不相容职务分离,从而根据样本推断出总体内部控制水平,这才是一个完整的银行存款抽样,银行存款抽样要依据随机数表进行抽样,这样的样本才具有代表性,才能根据样本量推断出总体内部控制水平,才是一个有效的抽样。不然全靠经验抽取,不能推断出整体水平。
  • 根据判断的风险出发,不能直接说是否有意义。
  • 完全有必要的。分审计类型 IPO 项目审计必须核对检查,一般年报审计,重要性水平以上的得抽查,其他的审计抽样适当检查。挪用资金,过桥贷款,就是不入账,在保证银行流水真实的情况下,这些都可以查出来,检查的时候看收付款是否为重大客户或者供应商,除了这些之外的大额资金往来,绝对是重点检查的!!当然,如果像 2019 年“两康”事件来讲,查了你尽职,没查你失职,结果完全不一样的!!!
  • 其实我觉得这个年代,靠抽查没意义,覆盖面太低,而且耗费时间极其巨大。 建议导出网银,与账上核对,无论汇总,分明细,一般很容易抓出一些信息,比如未入账的关联资金占用,虚挂的客户供应商等。前提是保证网银的无水分。
  • 当然有意义啦,不仅仅是凭证,凭证背后的付款流程是否合理也在审计范围之内。
  • 银行存款一定程度反应企业的现金流情况,凭证可抽取金额较大或往来较多的,连续 3 个月的银行对账单对账;这些是审计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