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端产品经理如何转 C 端?

回答·30
最热
最新
  • 先说下自己常年做 B 端和后台,除了某类客户的官网,没做过严格上的 C,但是如果是我,会这样玩,1,经验技术上的转:既然有 B 端的资源,可以想办法参与做直面他们客户的渠道,比如官网,app、公众号、小程序什么的。2,思维上的转:做个公众号,或者最好是抖音,因为很多功能配件可以自己加,设置个多少时间涨多少粉丝的目标。目标达成的时候,应该能无缝链接了。核心差别我认为在 C 要求有用户变量,另外量变可能会引起质。
  • 有幸两种都做过,简单说下自己的感受:   B 端和 C 端有着明显的区别,如果各位想体验一下,很简单,打开你们公司的 oa 系统,再打开手机里的天猫 App,将手机放到电脑屏幕前,这就是两种工作的差别。   B 端,往往用户数量可预期,即便大型国有企业,平台用户数量也基本是固定的,而这种系统一般也不用太考虑用户感受,用户体验,毕竟决定权在少数人手中,或者用行话说就是干系人固定,系统审美凭借领导个人喜好,能给你机会做个换肤功能都属于法外开恩了那种。而 B 端产品经理的工作核心,自然就是审批流程的顺畅,报表推送的及时准确,多办公系统间数据交互之类的,总体来说,难度有限。   C 端,用户数量难以预期,无论是日活几百的试水型 app,还是日过几百万、几千万的热点 app 都是比较常见的。对小众产品的产品经理来说,需要面对的是如何定位用户人群,精准描述用户画像,以及适当考虑如何将产品设计的符合主流用户的使用习惯,并结合产品自身的商业模式获得足够的发展空间;对用户达到一定数量的产品来说,产品经理需要解决更多问题,比如,通过数据埋点,作出数据漏斗,根据漏斗优化平台流程、页面;而产品其他的设计,往往需要围绕部门 kpi 考核指标来做。相比之下,b 端的考核通常是新流程能否按时上线,压力会小很多。   这点再举一个实例,你打开办公 oa,当前最醒目的地方应该会提醒你有待办急需处理,你打开天猫商城,首页中往往是投了钱去做淘宝直通车的商家产品推荐。想到了什么?b 端的往往是要解决企业用户的业务问题的,主要目的是提升效率,让 boss 更了解手下的各路神仙都干了什么,怎么干的,有没有偷懒;c 端的主要目的是要面向市场赚钱的,让 boss 真正走向财富自由的。   所以我认为,对同样量级的公司来说,为他们做 C 端产品往往比 B 端产品更有话语权和优势,毕竟,面向客户,产品自营,业务部门,这一系列都会让你更了解公司运转情况、盈利情况、客户资源;而 B 端产品,如果表现突出,同样能给老板留个好印象,但终归需要在市场上锻炼锻炼才能更上一层楼。   B 转 C 要面临的问题,要有颗进取与学习的心,要学很多东西,毫不夸张的说,我之前由于是做 B/S 企业管理型站产品的,对发版基本没有太多的概念。比如,手机号的校验,按网站那一套,我认为在前端实现校验就行了,可去到面向 C 的 app 那里,才知道这种校验最好放到数据库里来做,不然校验规则变更,前端变更,就会导致发版发包,算上 ios 审核,耗时费力。另外,神策埋点、AB 测试之类的工具和方法,在做企业管理系统时,充其量是有点耳闻,却没有实操过。因此想快速转型比较难,还是要在实战中一步一步来;   C 转 B 要面临的问题是,要如果应对领导天马行空的想法,要么做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要么做到礼貌而不尴尬的回绝,理论上来说,我认为情商的成长是必要的,技术方面跟得上的就可以了,至于说用户增长,埋点之类的,可以放一放了。 浅见,欢迎交流分享。
  • B 端逻辑远复杂于 C 端。C 端,学点消费者行为学。别把坑蒙捌骗用上,就成了
  • 多看书,学套路,做两个项目,快速提升。b 端难度更大些相对一般 c 端。
  • 抓住客户旅程、客户痛点这类基本面,然后按照客户语言加以包装即可
  • 哈哈,c 端转 b 端的产品回答这个问题会不会有些奇怪。重点说下两者的差异吧。 1 产品的起源不同。c 端来自针对目标用户需求的响应。b 端来自甲方爸爸困境或追求。前者是一个具有共性需求的群体,后者是一个企业或者部门。 2 需求来源不同。c 端需求主要来目标用户,再加上监管和运营。b 端需求来自企业管理层和一线真正用户,两者需求会有冲突,管理层需求级别高于实际用户,给钱的才是老大😂。 3 产品设计不同。总有 pm 说 b 端重工作流,重逻辑,重后台,这些都对,但与此同时,当前阶段,b 端也重用户体验,这点不能忽略。产品设计发展到当前阶段,对于用户体验的追求,已经成为普遍标准,只不过,在 b 端,在用户体验的基础之上,还叠加了复杂的业务而已。 4 产品开发过程不同。c 端产品,最小版本,快速迭代,快速试错,快速完善,快速响应等等。这些在 c 端,行不通。b 端的产品有着更长的周期,即使我们一般会分阶段开发,但每个阶段必然有闭环的功能,即使分阶段交付,能分三个阶段已经不错了,至于快速迭代快速试错,不存在的。针对成熟的项目化产品,基本不存在开发,或者部分定制化开发,这个应该很少,b 端的大神可以补充。 5 产品上线不同。项目阶段的 b 端产品和 c 端产品没有太多不同,灰度,试用。。。哦,应该多了培训和验收以及回款这些。但是项目化的 b 端产品,区别就大了,毕竟就剩定制开发,部署,培训等等。 6 运营不同。运营这块区别比较大。c 端产品,运营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这取决于它的商业模式,用户为王的时代,流量就是砝码。至于 b 端,这块我觉得应该给营销,他们肩负着产品价值的最大化,不管是一次性购买产品还是购买服务,他们是唯一对外口径。 7 运维的不同。相对于动辄百万的 c 端,b 端的体量就小多了,不过对于稳定性的要求要远高于 c 端。另外,由于两者商业模式的不同,b 端产品通常可以把运维作为获利得一个途径。 以上内容想到哪里写到哪里,难免有疏漏和偏颇,希望各位大拿不吝赐教😉
  • 其实也简单,主要在于转换思维,因为 B 端主要面向专业人士,他们逻辑清晰清楚自己要干什么,自由度很高,权限很多。所以功能往往会很复杂。 C 端的话,就要把用户当"傻子"。 想象他们是第一次用智能手机或者电脑。 你怎么用恰到好处的描述,以及面相心理学的排版样式(不是单纯为了好看),让他们的使用过程全凭本能,不让用户做选择题。  在必要的地方加提示。 甚至是 mg 动画进行引导。  通俗点讲就是明确的告诉用户,他要使用的功能,应该先点哪儿,再点哪儿。
  • B 端逻辑远复杂于 C 端。C 端,学点消费者行为学。别把坑蒙捌骗用上,就成了
  • 应该是先进行产品思维的转换吧,B 端重业务流程、逻辑,C 端重交互体验和配合运营。B 端更需要沉下心到业务线上。而不是 C 端搞玩法和摸索用户心理
  • 两条不太一样的主线,B 端偏向业务流,基于技术解决方案的工具服务,与某产业相关性强;C 端和人的潜意识交流,关系的搭建与维护,C 端对市场环境更敏感,类型比较多,商业模式灵活,注重细节与内在服务 B 端转 C 端,可以从已经形成市场优势的工具类 C 端切入,与 B 端配套的 C 端产品,再了解一下 C 端产品设计的基本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