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与家长沟通需要注意哪些,避免哪些?
回答·21
最热
最新
- 一、教师怎么与家长沟通 1.尊重家长是前提 家长和教师的交流是一种平等的交流,不存在贵贱之分,特别对待那些调皮孩子的家长,更要悉心交流,多从教师自身找原因,站在公正公平的角度来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与家长共商解决问题的对策,切莫当众指责家长,甚至侮辱家长,这样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可能激发更大的矛盾,记住,尊重家长就是尊重自己。 1.懂得倾听是手段 与家长交流,要懂得倾听,不能以“教育权威”自居,一味讲述自己认为的大道理。这种的交流只是片面的交流,不利于教师掌握更多的信息,甚至有可能自己也存在错误,但自己发现不了,因为当局者迷,这时只有懂得倾听,才能发现更多,才能更加全面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电话交流是途径 对于比较尖锐的问题,采用电话交流是一种比较理智的措施,比如教师在工作中因为情绪激动而出手打了学生,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电话交流向家长解释原因,承认错误,寻求家长的原谅,以免和家长产生正面的冲突。当学生在学校犯下严重错误时,电话交流也可以先缓解下家长的情绪,避免家长因为情绪对孩子大打出手! 4.家庭访问是补充 为了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家访也是一种必备的沟通方法。特别是对于那些调皮捣蛋的问题学生,而家长又不闻不问,这种情况下,更有必要进行家访,寻找问题学生的问题根源,为家长解疑答惑,出谋划策,甚至鼓励家长发现自身问题且改之。家访时,面对家长的不礼貌和冷落时,也不必产生情绪,应冷静对待,巧妙化解即可 二、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注意事项 1、导入尊重感。在与家长交往的过程中,班主任应做到文明礼貌,尊重对方。班主任通常比家长更熟悉教育知识和教育手段,懂得教育规律。决不能以教训式口吻与家长谈话,特别是当其子女在学校“闯了祸”的时候,班主任仍要在谈话时给对方以尊重 2、流露真诚感。用真诚的语言或行动去与对方沟通,使其感动的方法。以诚感人要求诚与情密切配合,要使人动情,唤起人的真情;以诚感人要做到诚与真结合;以诚感人还必须伴之以虚心,否则难以取得对方的信任。 3、注意谈话形式与方式。班主任与学生家长的关系应是平等的同志关系,班主任与家长的谈话,切忌用教训式语气,而应像对待同志或客人那样用商量或交流的口气;态度要随和,语气要婉和,语态要真诚,语调要亲切,语势要平稳,语境要清楚,语感要分明,使家长一听就明,能准确把握要旨,领悟当家长的应做些什么,从你的谈话中受到启发
- 多鼓励,少批评。 多积极的观点, 少消极的心态。 对没素质的, 无理取闹的家长敬而远之。
- 理解家长 老师应该理解家长,作为家长其实也不容易,又要照顾小孩又要上班,很多时候迫于生活的无奈有些地方忽略或者做的不好的,老师应该及时的提醒家长,相信家长一定可以及时的更正的。 沟通时间 一般情况下,家长也是需要上班的,而上班的时候也挺忙的,老师和家长沟通的话最好选择家长下班或者休息的时间,这样家长才会更有精力和时间去面对老师说的问题,才能更好更有效的解决问题。 沟通方式 现在家园沟通最主要的方式通过电话进行有效的沟通,一般的能在电话里说清楚的事情,尽量用电话沟通,如果及时到表格或者图片的话,可以通过微信或者扣扣的方式沟通转达。 客观陈述事实 老师在和家长沟通的过程中,一定要客观的陈述事实,不要加入个人的感情和个人的情绪,这样会让家长不能全面准确的了解事实的真相,容易造成不必要的误会,对解决问题没有帮助。 有效传递 老师和家长的沟通中一定要做到有效的传递,何为有效的传递就是要将需要沟通的内容传递给能为孩子做主的家长,比如说有些爷爷奶奶根本就无法解决或者做主一些孩子的事情,因此,我们一定要传递给能解决问题的家长。 老师能及时的主动的和家长沟通,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是为了让孩子能够更快更好的健康成长。老师在学习遇到与孩子有关的问题,及时的和家长一起讨论解决问题,才能帮助孩子少走弯路,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 注意事项:对孩子的评价要客观不能主观议事;多听家长对待孩子和事情的看法;表明自己观点时一定强调是本着客观公正的立场行事的;要有针对性,不同家长用不同沟通方式;表达出自己有强烈的责任心,一切为了孩子;注意要有亲和力,态度要真挚诚恳;要注意自身形象和说话语气语速等,赢得家长的尊重;说话办事做到有理有节有据有力在礼,让家长心服口服。
- 其实跟家长沟通的重点是在于把握家长的诉求和结合家长的个性,有些家长让孩子学习是为了省事儿,那就多讲讲机构的服务,有些家长是为了提分那就推名师和课程体系还有各个名校的学生在你们机构的人数和口碑,还有的家长就是跟风那就要说出你们机构的优势。如果是老师的话,真心换真心,孩子的问题一定要去说清楚,孩子的优点不要吝啬,同时能够根据孩子的情况给出合理的建议和计划能让孩子喜欢你,家长一般都没问题的。希望对你有用
- 注重对方的需求与自我教学理念的结合,避免一味的迁就和自我感动。
- 不要说实话,太老实的人往往都会吃亏,第二站在家长的角度去想问题,了解家长的需求和家长的不同看法。第三言多必失,只沟通孩子学习相关的问题,不要聊太多闲话,很多家长的文化程度和悟性往往比我们老师高,所以注意言多必失。
- 尊重和倾听哈~不要存在明显的对比差异呢
- 注意与家长沟通孩子情况时,先了解孩子在家情况与在校情况区别,避免一股脑的否定孩子,将责任交与家长解决,先肯定孩子的进步,提出孩子需要改正的问题,家校共育。
- 1-注意家长的疑问与需求,根据自己机构或学校的实际情况解答,不可一味地迎合家长任何需求 2-避免跑题,贬低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