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面子,如何成为一个成熟的人?

回答·120
最热
最新
  • 1、不会随便动怒,更不会轻易狂喜。 2、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不是什么都想要,懂得坚持,也懂得放弃。 3、觉得自己的时间越来越宝贵,跟人聊天的频率也越来越低,不是因为话少,而是真心觉得,闲扯是一件低价值、高成本却没什么回报的事。 4、明白了走出舒适区并不是找罪受,而是找到了一个自己之前从来不知道的更舒适的区域生活。 5、越来越能懂得了解自我的重要性。不妄自菲薄,也不狂妄自大,适度保持自信,在任何事情没下定论之前,你没有理由第一个站出来否定自己。 6、不随便把自己的软弱展露给别人看。因为大多数人口中的“怎么了”,并不是真的关心你,而只是想满足一下自己的好奇心而已
  • 认清现实,并且接受现实,选择接受自己的平庸与不足,很好的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露于表
  • 放下面子,面对自己的弱点,才能够让自己更加强大。 懂得放下面子,已经成熟。但应该从容,不卑不亢,做事有章,做人有礼,懂得自己,毅力前行。
  • 想要做大事,要放下一些执念和莫须有的面子
  • 第一,人人都需要“面子”。 有人动辄喜欢在朋友面前夸耀自己认识某某大佬或某某明星借此博得大家艳羡,有人喜欢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内夸夸其谈得到认可赞许,有人在意自己的穿着座驾是否可以匹配上自己的身份地位,有人隐忍奋斗只为有朝一日功成名就,还有很多即便是从事着公益事业无私奉献的人,也仍然渴望着能有更多人的理解、认同和支持。 我认为本质上,这些都是一种“要面子”的表现。从这个立场上看,没有人不需要“面子”。 这其实并不难理解,人从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动物,因而在潜意识里人都渴望能够得到别人的认可。甚至,“社会认同”可能是一个我们活着所不可或缺的必需品,在这个意义上看,一个没有他人认可的人生一定是不完整甚至是悲哀和可怕的。 包括我自己,每当某篇文章的转发阅读数创下新高时,我也总会觉得很爽并喜欢在一众朋友面前嘚瑟一下,此乃人之常情。所以,“面子这事,或许放得下放不下,都无所谓,某种意义上,它也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人性的一部分
  • 放下面子去挣钱,说明是迫于无奈,不得不面对现实,和成熟没有关系,用钱去买面子的时候,说明你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但也说明你人际关系不好,在挣钱过程中消耗了人情关系,这也不能说明你的成功。鸡汤要不得!
  • 1.放下面子  才能成为成功的人 事业没有一帆风顺的  放下面子才能越走越远
  • 当你想面子的时候,你一定会做不好事,当你做好事的时候,面子就来了
  • 遇事不要慌,理性思维
  • 一个成熟的人,他一定是独立的。 这种独立,并不仅仅局限于生活自理或者经济独立,诸如此类比较容易量化界定的标准,更重要的是构建属于自己的独立的哲学体系。我们每一个人对于一个世界的认知,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发展完善起来的。想必最初之时,大多是父母师长以及周围的环境施加了比较多的影响,纵然有高下之分也是无可奈何的选择。但是后面年岁渐长,个体的努力将会产生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虽然在这个过程中,身处的外部环境依然会潜移默化的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不过,如果换个角度来看,这种与自己原生环境之间进行对抗和融合,适应和升华,以及作用和反作用的过程,未尝不是独立的必经之路。所谓独立,并不一定就是高级的,先进的,甚至不见得一定是百分百永远正确的。但是它应该是建立在自己对于世界对于人生的认真观察,用心体验和深刻思考之上,它应当是成体系的,互动的和有生命力,可以不断发展的。而且,最关键的,它一定是我们自己形成的,而不是别人硬塞给你的。一个成熟的人,他应该是温和的。 在金庸老先生的《书剑恩仇录》里面曾经有过这么一段描写,乾隆送给陈家洛一块宝玉,上面正好刻了“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几个字,两人对此都感慨万千。这句话其实分别出自《国风·秦风·小戎》和《易经》里面,后来经过后人不断的雕琢,全文变成了“情深不寿,强极则辱,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以玉石为载体,反映了人们对于君子,某种意义上的成熟人格,脱离抽象具体物化的定义。正如玉石,光泽细腻但质地坚硬一样,所谓温和,并不是温吞吞的老好人,而是一种内敛含蓄的状态,但是这种状态是以强大的内心力量和丰富的精神世界为支撑的。玉的光芒是凛于内而非形于外的。雍容自若的神采,豁达潇洒的风度,不露锋芒,不事张扬,无大悲大喜,无偏执激狂,正所谓“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原本平淡无奇的生命状态在这里呈现出一种成熟的圆润。成熟,并不是没有原则,只是外在的表现形式更加温和。动不动就暴跳如雷,转眼间喜笑颜开,一会儿哭一会儿笑,痛快是痛快了些,但是一冷一热想必对自己的冲击也是蛮大的吧。 一个成熟的人,他必须是睿智的。 所谓睿智,并不是聪明。和智商有关,但不完全取决于智商。有的人不知道自己知道,也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每天活的浑浑噩噩,自得其乐; 有的人不知道自己知道,但是他知道自己不知道,未免有点妄自菲薄,不过只要持续不断地努力,相信终有醍醐灌顶的那一刻; 有的人知道自己知道,但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多半是有点狂妄自大,目中无人,如果不想一直停留在井底之蛙,无他,唯有逆水行舟而已; 还有一类人,他知道自己知道,也知道自己不知道,正如一个人如果知道的越多,他就会越知道自己不知道的还很多。明白自己身处的状态,然后不悲不喜,努力前行,大概可以算是睿智的一种表现了如果能够在此之上更进一步,始终保持对于未来世界的好奇心,孜孜不倦的探索未曾知晓的空间与时间,把苦行僧式的问道修炼变为人生的一场游戏,怀着莫大的热情和兴趣全身心的投入进去,想必已经跨入了生命的另外一个阶段吧。 一个成熟的人,他基本是善良的。 有一种真正的勇敢,就是来自内心深处的善良。 对于良知的坚持,源自本能的朴素情感,以及“以己度人,将心比心”的同理心,是我理解中对于善良的诠释。这种善良未必是整天慈眉善目,春风细雨,连佛家都会说“用霹雳手段,显菩萨心肠”呢,更别说我等身在红尘中打滚的凡夫俗子了。所谓善良,其实是自己在心里给自己划下的一道底线,建起的一座城池,定制的一套标准,让我们在这个一日千里,斗转星移的世界下守住自己的本心,纵然不能得道修仙,也不至于迷失本心,沦为物欲横流的牺牲品。 善良的表现可能是关键时刻的扶危济困,拔刀相助,也可能是面对诱惑,面对压力之时的淡泊明志,自在从容,可能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也许是俯首甘为孺子牛,说不定仅仅是帮后来者按住的电梯关门键,对待清洁工的一个真诚笑脸,两车交会时主动关掉的远光灯,以及朋友遇到难处之时的默默陪伴,倾听,扶持以及一句“我懂你”。成熟的标准有很多,大概一千个人就会有一千个想法,无所谓对错,无所谓高低,心中时时抱着这个念头,那就已经是极好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