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龄程序员出路在哪?
回答·22
最热
最新
- 一、技术专家 一个领域内只有 10%的专家,成为高手或者专家的人是可以解决复杂问题的,不仅自己解决还可以帮助身边的人解决。部分技术大牛已经在某一个方面写书。 二、管理岗位 成为管理者是另外一条出路,我之前遇到过一位总监对我说:“30 岁还凭简历找工作,说明只能是执行层了。35 岁还没有成为管理者,基本职业生涯就这样了。” 三、转行 见过运营总监转行做人生规划师,某大厂 CTO 转行做总裁助理等等。有的开发者是因为能力不足,被迫转行。有的是因为找到了今后的方向,自己更换跑道。
- 一个国家的工业强大技术先进在于如何传承技术,一个优秀的工程师不光可以统筹规划,还能亲自动手,所谓的 35 岁定律,只是那些不愿意学习混在程序员队伍中认为可以拿高薪的蛀虫,一个优秀的程序员 it 人不管是坐到了多高的位置都应该进行代码编写,新技术的学习和了解,在国外 60 几岁的专家比比皆是所以他们技术强大。
- 做管理、自己创业和继续写程序。 那么我们来盘点下,我们的程序员兄弟们真的可以很好的在这几条路上好好发展么。 首先,做管理。 做管理是绝大多数人的选择。原因嘛,当下中国职场的大环境如此:招聘单位一般不要年龄大的程序员,再加上你年龄大些后,实战经验丰富,不让你带人让谁去带呢? 可是这么看似很自然的事情也不容易:程序员大多不善交际,做管理就是管人理事,管理也是需要许多知识的,不是光有技术资本就能管得了人理得了事的,所以从单纯写程序转到管理能不能转过来还得打个大大的问号。这点在向阳生涯过往的程序员咨询案例中经常会有这样问题的客户。 第二点,就是自己创业。 想自己创业的程序员至少在技术上已经有了相当的资本。但跟搞管理一样,你还缺许多技术之外的东西:比如管理经验,比如人脉,比如市场等等等等,比单纯转管理要难得多,风险也大的多。所以程序员创业往往很难,原因也就在这里了。 最后一个,主要出路是继续写程序。 但是这种,国内的企业基本没人要,有 N 多有拼劲要求又低的小年轻在等着呢,谁愿意要你来写程序?那就只有去外企,国外四五十岁了还在写程序的大有人在,三十岁算是刚入行。所以外企不大在意你的年龄问题。 这也许是为什么我们总是缺乏基础软件、总要在人家的软件基础(比如操作系统、开发语言、代码库等)上做二次开发的原因。可是这也不是说转就转的,主要原因就是英语问题,能砍倒一大片人;再就是现实生活环境问题:除非你生活的那个城市就有不少做软件的外企,否则,你动得了吗? 国内的软件不像制造业,允许老师傅的存在,只要还能干,就越老越吃香,当然还得学会用现代化的工具才行,但这基本不是什么问题。 以前老想着靠经验拿高薪,但这经验仅仅是工作时间吗?准确一点说仅仅是做软件的时间吗?也不是,确切的说法应该是行业经验。同样是写程序,我在五年间工作过四家公司,分别是电力、金融、仪器仪表、交通行业,所以写简历的时候就发现自己的技术和行业背景都很杂,什么都会一点又什么都不精。 所以,程序员找出路要尽量提前进行职业规划和准备,想靠技术吃饭,不是技术好工作经验多就行: 一方面得坚持自己的方向,比如做游戏就一直做游戏,做网络就一直做网络,做运维就一直做运维等,其它方向的工作基本不在考虑范围内,这样才能在一个方向上积累下来; 另一方面要注意行业经验的积累,尽量全面地把握整个行业动态和细枝末节。这才是真正的经验资本--否则单纯写程序,几千块钱抓个人来就搞定,非得用你? 同时,程序员要摆正好自己的心态。35 岁危机并不是程序员的专属,事实上绝大部分岗位都会出现这样的窘境。 只不过不同的人,做出的选择不同,有些人选择了继续深耕技术,而有些人则开始考虑转行转岗了。 程序员的大龄问题和不稳定问题带来的危机其实是一种可以预料的危机,相比其他行业那些看不到的危机来说已经好很多了,至少可以提前做些准备。 所以,从现在起锻炼身体也好,学习投资也好,培养第二技能也好,好好准备吧! 程序员们,当你遇到迷茫期时,别为了逃避而勉强转行做管理,深耕技术,同样是一条天路。
- 我想干售前后。不想干开发了
- 快车 专车 快递 外卖 保险等等
- 怎么大家的问题都很沉重。。
- 自己创业
- 我今年 40 多了,照样有人要
- 保养自己的身体 技术积累深度 技术知识分享变现 回家继承家业
- 踏出公司大门,你会发现世界还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