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市场,大部分以教育培训为主,大家怎么看待行业发展?
回答·28
最热
最新
- 有需求才有市场,校内教育跟得上,毕业要求多元化而不是应试教育本质上不会产生众多的教育机构,比如江苏常州
- 中国的教育培训市场即将回归冷静,单纯以营利为目的由投资商操纵的培训机构,不久将退出市场。拥有优秀教师、自主教材和独特教法的情怀机构将重回人们身边
- 不知道这里教育培训指的大人还是孩子的,大人的教育培训忽悠多,真材实料少,孩子的培训良莠不齐,需要家长分辨,而且转型期,很多机构完全抓不住政策走向
- 结合实际来说,由于行业准入门槛低,各赛道趋于饱和,k12 教育由于政策影响较大,很可能会有行业洗牌。素质类客单价偏低,实际情况是在二线城市已经出现 200 个学员年营业额仅 20w 的现象。教育行业的后交付属性,再加上百元课大量出现,市场竞争已经不再是良性竞争。所以现在找到合适的细分赛道非常重要。
- 国家现在已经出台政策了,小初高教育现在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虽然很多家长还是想找专业辅导班,但是行业不是很景气了,很多单位面临很多问题,对于老师的就业是个很大的问题,很多老师会受这个影响
- 培训机构能长远发展就是两条路:一条就是针对初学者,勾起学生兴趣爱好,打好基础(针对人的心里需要);另一条就是职业技能精细化培训,适应社会职业发展需求,做到行业尖端技术水准(针对技术需要)。哪条都可以,走精就好!
- 孩子应该是寓教于乐中学习的,所以如果学校不给那么大压力,不应试,孩子们有时间学习自己兴趣的东西,这样会对孩子有很大的帮助,而且教育不单单是文化课更多的是三观以及兴趣
- 留下来的都是有点本事的,算是挺好的一个节点,顺应变化,随时调整,抓住人才还是能够有很大发展的。
- 怎么说呢,如果说有个分界线,那大概是在一零年到一二年左右。 时期之前,绝大部分教培都是以老师(专业人才)为老板,看重的更多的是效果和口碑。 伴随着需求量增大(或许也有内卷的原因),部分先机者(非专业人才)目光投向教培行业,其中可能有学生家长(享受利益者)或其他关系人员,遍开始寻求商机。 然后应市场需求,部分大品牌开始做全国品牌加盟(类似于学而思、智康、优胜等品牌),伴随着市场需求大,准入门槛低(如果不讲良心,有钱就能干),首批红利者被更多人模仿复制。 于是大批量投机者涌入,早期获利者在本身自己没有弄明白的情况下,也开始搞起品牌加盟,甚至小作坊品牌牛毛般突出。 在这种情况下,教培行业的口碑开始下降(也有部分品牌因专业能力弱,用户图便宜被坑的情况),导致教培行业短短几年内网络及社会上人人喊打,成为毒瘤。 口碑相关问题包括不限于:过度承诺、宣传不足导致教师收入低的离职问题、兼职老师责任心问题、无证人员授课及大学生家教、教师能力不足等。 未来发展趋势:门槛准入提高、纳入部门监管、行业规范化、岗位专业化。甚至以后可能会像查酒驾醉驾一样,整治教培黑作坊。
- 有需求就会有市场,只是市场切入点不同。对培训的从业者要求更好,正常的优胜劣汰而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