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招聘的六个维度

1 0
  • 全部
最热 | 最新
  • “看不清”候选人,可能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个是招聘标准不标准,导致后面不知道怎么看,所以会觉得“看不清”; 另一个是测评甄选手段不科学,导致人才测评结果模糊,所以,也会觉得“看不清”。 至于具体是什么原因,在现场,我也“看不清”,这个也是做咨询工作遇到常见问题,所以,我们顾问要锻炼自己问问题的能力。   好了,既然是开放式问题,我们就先从岗位角度来做这个工作,我们先看看如何建立精准的岗位模型,便于我们进行招聘,让招聘“看得清”。   一切管理工作的第一部,都是确定目标。   招聘工作也不例外,我们要知道招什么样的人。 从岗位来看,就是我们的岗位文件--《岗位说明书》,要从岗位说明书上面去分解出我们希望得到的岗位信息。当然,每家公司的对岗位的要求不一样,即使同一个岗位,在不同公司的说明也存在差别,因此,把岗位说明书做准,是负责招聘的同仁需要夯实的基础工作。   有了精准的岗位说明书后,我们就开始分层级,来建立我们的岗位需求模型了。   第一层,基本面。 就是指这个岗位对人才需求的基本情况,比如: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视力要求,婚姻状况,政治面貌、籍贯住址、家庭情况......等等。这个基本面需要做多细,就看岗位的实际需求。不同性质的企业,对这个的需求不一样,比如,有的企业需要党员,有的单位希望身高高一点的,这些都是根据企业的实际来决定的。就像发明流水线的福特公司,他们对哪些岗位可以一只手的人干,哪些岗位可以一条腿的人干,都可以规范出来,这个就不得了。   第二层,知识面。 就是这个岗位,需要掌握什么知识的人可以胜任。具体需求,根据岗位来设定,这个可以通过外部机构的测评,就是看他们的毕业证、结业证、培训证的方式来确定;也可以到企业后,进行一轮测试,比如口试、笔试等等,让企业了解他们的真实情况是否满足岗位需求。   第三层,技术等级。 涉及到技术工种的,都需要做这个方面的测评。一方面,可以通过权威专业机构的培训证书、技能等级证书来证明;另一方面,在面试环节采取实操面试,进一步检验他们技能的真实性。   第四层,能力水平。 能力综合能力和专业能力;根据企业的经营情况,也可以分为核心能力和非核心能力。岗位需要什么样的能力,要通过岗位说明书,以及业务部门的需求来进行确定。这里就要借用能力模型来解决建模的问题了,我们暂不展开。这里要提的是,这一环节,是需要专业人员和部门的人一起参与的,所以,这个时候,能进入能力测评的人,你是需要通知部门来面试了。当然,能力素质测评,能够包含前面第二、第三层次的内容,可以一并测评了。   第五层,行为特性。 每一个岗位的任务,都需要靠人的行为来完成,所以,可以说,每个岗位都有自己的行为特性要求的。岗位需要什么特性的人(支配、表达、精准、耐心、整合)、什么样的决策模式、什么样的工作特性、什么样的能量水平、什么样的士气状态等等,都需要进一步进行测评。建立岗位的行为模型,非常必要。这里,通过一些专业的测评工具就可以实现,比如PDP、DISC等等。   第六层,性格特征。 性格决定成败。岗位对候选人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性格特点,也有要求,尤其是一些重要的岗位、核心的岗位,人没找对,性格古怪,性格与岗位不匹配,后面问题很大。岗位的性格特征,可以通过性格测试获得,大家常用的性格测评工具可以实现,比如MBTI、九型人格、大五人格等等。   以上就是六个维度建立人才测评层次,从冰山模型由上至下,由水面到水底的层层解构。当然,你要说测评职业兴趣,也可以加上去。六个维度只是我自己工作经验的总结。不过,相当要用。   到这里,我们就回到问题的开头,到底什么时候要通知用人部门来二面呢? 其实,第一、二、三、五、六层,都可以由HR来组织,根据标准打分即可。这里要强调的是,部分比较难和有危险性的技术测评,还是需要专业部门来协助,不过这个时候,部门领导可以不用参加。第四层能力水平测试,作为二面,要用人部门领导一并参与。 当然,有些简单的岗位,不需要能力测评的,HR根据前面的操作,获得通过了,要部门领导来二面也是非常简单内容了。   总之,把岗位需求进行建模,有了清晰的目标,匹配上相应的测评方法,你在招聘工作中,就可以和“看不清”说拜拜了。